很多滴滴都是电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成本因素
- 能耗成本低:电动车每公里电费仅为燃油车油费的1/3-1/4左右。以日均行驶300公里计算,每月能省油费2000-3000元。
- 保养成本低:电动车没有复杂的发动机等机械部件,结构相对简单,保养周期长,零部件的更换需求也少,年维护成本可降低30%-50%。
- 政策成本优势:许多城市对新能源网约车给予免收购置税、发放运营补贴等政策支持,部分地区还可免费拿绿牌,且绿牌通常不限行,能让司机接到更多单子。
政策导向
- 城市环保要求:各地政府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大力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电动化,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给予诸多政策优惠,促使滴滴平台增加电车的投放。
- 网约车准入政策:多数城市对网约车的车辆类型有所限制,要求网约车为新能源车,燃油车可能逐步被淘汰,电动车更具长期合规性。
车辆性能与用户体验
- 驾驶体验好:电动车的动力输出通常较为直接、平顺,加速性能较好,在城市道路中行驶具有优势。而且车内噪音和振动小,能为乘客提供更安静、舒适的乘坐环境。
- 续航能力提升: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今许多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已经能够满足城市内日常运营的需求,一般可达400-600公里,部分车型甚至更高。
- 充电设施改善:各地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快充技术也日益成熟,快充30%-80%一般只需30-40分钟。
车企与平台合作
- 开拓市场:车企为了扩大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与滴滴等网约车平台展开合作,为平台提供定制化的车型,如比亚迪曾与滴滴合作推出网约车专属车型比亚迪D1。
- 优化资源:滴滴平台也希望通过与车企合作,推动自身的绿色出行战略,提升品牌形象,同时保证车辆供应的稳定性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