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厂不发展电车

2025-03-06 19:08:48  阅读 22 次 评论 0 条

并不是大厂不发展电车,而是部分大厂调整了电动化战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市场因素

  • 市场竞争激烈: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不仅有特斯拉等新势力崛起,众多传统车企也纷纷加入。如中国市场,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不断推出高性价比产品,功能配置丰富,使得外资大厂的电车产品竞争力受限。
  • 消费者接受度有限: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未达预期。在欧美等地区,一方面,消费者经常需要长途驾驶,电动车续航里程成为痛点;另一方面,充电设施建设滞后,近八成美国受访者表示缺乏充电设施是不购买电动汽车的主因。此外,欧洲还存在“电比油贵”、电动车价格高涨等问题,导致消费者对电动车接受度降低。
  • 市场需求不均衡:全球不同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差异大。如中国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市场且需求持续增长,但在部分欧美国家,燃油车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成本因素
  • 研发成本高:电动汽车的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涉及电池技术、电动驱动系统、智能网联技术等多个领域。且研发周期长,回报不确定,给企业带来较大资金压力。
  • 生产成本高:电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如电池、电机、电控等,供应链和产能存在不足的情况,导致成本难以下降。此外,为了发展电动车业务,车企还需要配套建设充电桩、换电站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加了运营成本。

政策因素
  • 政策调整:部分欧美国家对电动化的紧迫性有所放缓,如英国将2030年燃油车禁售令推迟至2035年执行,美国拜登政府也放宽了2030年减少尾气排放及提高电动汽车销量的目标,政策的宽松使车企在电动化布局上更为谨慎。
  • 补贴退坡:一些国家和地区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逐渐退坡,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成本优势减弱,市场需求受到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了车企发展电车的积极性。

技术因素
  • 技术路线多元化:部分大厂认为电动车并非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途径,因此更加注重混合动力和氢能源等多元化技术的发展。如丰田就更加注重混合动力和氢能源等技术,认为电动车在制造和回收过程中也可能产生环境污染。
  • 自身技术瓶颈:电池技术虽有进步,但仍存在续航里程、充电速度等方面的局限。此外,一些大厂在电动化技术转型中面临技术难题,如宝马曾在2020年宣布不研发电动汽车专属平台,反映出其在电动化技术布局上的顾虑。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3701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