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不修有轨电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经济因素
- 建设成本高:有轨电车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包括轨道铺设、车辆购置、站点建设等。对于通辽这样财政收入有限的城市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据统计,一般每公里有轨电车的建设成本在1-2亿元左右,若建设一条较长线路,资金压力极大。
- 运营维护成本高:运营期间,车辆保养、人员工资、电力消耗等费用也持续产生。如珠海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项目运营期财政补贴拨款超过1.7亿元,每人次运输成本约67元,约为常规公交的13倍。通辽若修建有轨电车,可能也会面临高额运营成本和财政补贴压力。
人口与客流因素
- 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有限:2018年通辽中心城区人口常住人口56.6万人,根据人口规模和城市发展规划,中心城区的人口聚集程度和出行需求尚未达到需要有轨电车来承担大运量运输的程度。
- 客流需求不足:有轨电车一般适用于人口密集、客流需求大的区域,但通辽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居民出行特点决定了目前常规公交线路基本能满足居民出行需求,没有足够的客流支撑有轨电车的运营。像上海张江有轨电车因线路周边人口和岗位覆盖率低,日均客流不到6000人次,客流强度不足,通辽若建设有轨电车也可能面临类似情况。
城市规划与交通现状因素
- 交通网络现状:通辽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公交、出租车等为主的公共交通体系,且城市道路状况相对较好,交通拥堵问题并不突出,没有迫切需要通过建设有轨电车来缓解交通压力。
- 与城市发展规划契合度:通辽的城市发展规划更侧重于构建以南北快线为核心,常规线路为基础,市郊铁路、城际快轨为辅助的轨道交通运输网,重点发展方向不在有轨电车。如规划的通辽市轨道交通1号线是中低运量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更符合城市长远发展对交通的需求。
其他因素
- 土地资源紧张:有轨电车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来铺设轨道和建设站点,通辽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土地的多种用途,可能难以腾出足够的土地用于有轨电车建设。
- 专业技术与人才缺乏:有轨电车的建设、运营和维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通辽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可能相对不足,若要建设有轨电车,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进行人员培训和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