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运限制电车主要是出于安全、环保和管理等多方面的考虑,具体如下:
- 安全风险高
- 电池热失控风险:电车的动力电池多为锂电池,锂金属化学性质活泼。在船运过程中,可能因震动、碰撞、高温等因素,使电池内部发生短路、过热等状况,进而引发热失控,导致起火甚至爆炸。像近年来多艘装载新能源汽车的货轮起火事件,初步判定都与电车电池有关。
- 灭火难度大:电车电池起火后,内部会不断发生连锁反应,传统的水和泡沫等灭火手段难以奏效,且用水扑救还可能使锂与水发生反应,加剧火势,增加救援难度与风险。
- 封闭空间危险:船舶的货舱或停车区域相对封闭,空气流通性差。一旦电车在这样的空间内起火,有毒烟雾和热气难以排出,会迅速弥漫,不仅会对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还会使火势快速蔓延,危及整艘船的安全。
- 环保隐患大
- 电池有害物质泄漏:电车电池中含有锂、钴、镍等重金属以及一些化学物质,如果电池在船运过程中因故障、碰撞等原因发生破损泄漏,这些有害物质会进入海洋,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 火灾次生污染:电车起火燃烧时,除了电池本身的有害物质释放外,车辆的塑料、橡胶等部件燃烧也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污染物,对大气环境和周边海域环境造成污染。
- 管理难度大
- 缺乏统一标准:目前国际和国内在电车船运方面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够完善,对于电车的积载隔离、运输条件、消防措施等缺乏明确统一的规定,导致船运企业在操作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依据和指导,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风险。
- 技术监测复杂: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电车的电池系统和电子设备更为复杂,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设备来监测电池状态、电量等参数。在船运过程中,要实现对大量电车的实时监测和管理,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技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