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充电校准规则主要是为了确保电池管理系统(BMS)对电池电量状态(SOC)的准确估算,以及保证充电桩计量的准确性,以下分别从车辆电池校准和充电桩校准两方面介绍:
车辆电池校准规则
- 校准时机
- 出现异常情况时:当车辆出现续航显示异常,如电量显示突然跳变、续航里程与实际行驶里程相差较大;或者充电提前终止,未达到额定容量就显示充满等情况时,需要进行校准。行业标准规定,当电池压差超过50mV或连续三次充电未达额定容量时,应执行校准程序。
- 定期校准:建议每2万公里或1年进行一次专业设备校准。
- 校准方法
- 深度放电法:适用于磷酸铁锂电池。将电量降至10%-15%后,使用慢充设备充满,持续充电2小时至BMS自动断电。
- 全充全放循环:适用于三元锂电池。连续进行3次完整充放电(0%-100%),每次充电间隔需静置2小时,提升SOC估算精度。
- 特斯拉校准法:三元锂电池充至90%,然后循环驾驶至剩下20%,重复3-6次。磷酸铁锂电池则是将电量降至10%,关闭所有设备后,静置3小时,之后通过慢充充满,再静置1小时。
- 专业设备校准:通过OBD接口连接诊断仪,执行BMS重置指令,校准后需进行50公里路试验证。
充电桩校准规则
- 校准周期:一般根据当地计量管理部门要求和使用频率等确定,通常半年到一年校准一次。
- 校准方法
- 外观与铭牌检查:确认充电桩外观无损坏,铭牌信息清晰可读,且与实际参数相符。检查充电桩外壳、显示屏、接口等部件是否完好;核对铭牌上的制造商、型号、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准确度等级等信息。
- 性能测试:使用标准测试设备对充电桩进行加载测试,模拟不同充电状态下的电压、电流输出,评估充电桩的基本性能,包括输出电压、电流的稳定性及调节范围等,并记录分析测试结果。
- 计量准确性校准: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高精度电能表作为标准器,将标准器与充电桩连接,设置相同的测试条件,对充电桩进行充电测试,记录充电桩和标准器的电量读数,计算充电桩的计量误差,并与规定的误差范围进行比较,确保充电桩的计量误差在规定的范围内(如±1.0%或±2.0%)。
- 时钟示值校准:使用校准后的时间标准源对充电桩的时钟进行校准,记录校准前后的时间差,并调整至准确时间,确保充电桩内置时钟的准确性,以便于充电记录和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