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出险后涨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出险率较高
- 驾驶习惯与操作逻辑变化:很多以前开燃油车的车主刚开始驾驶新能源汽车时,对电车的驾驶习惯和操作逻辑不熟悉,比如不适应单踏板模式等,容易导致汽车磕碰等事故增多。
- 智能驾驶系统故障:电车配备的智能驾驶系统等新技术在实际使用中更容易出问题,导致事故频发。例如一些智能驾驶功能在技术上虽先进,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成为事故高发点。
- 行驶里程更多:电车每公里费用低,很多车主尤其是营运车辆车主更愿意驾驶电车,一辆新能源汽车每年行驶里程普遍比燃油车多,驾驶里程越多,出险几率越大。
维修成本高昂
- 一体化设计与智能配件多: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系统多为一体化设计,且智能驾驶相关零配件较多,一旦出问题,维修成本高。
- 零配件市场不成熟:新能源汽车零配件市场目前还不够成熟,各个公司车型有限,维修方案不够透明,维修难度和成本都较高。
- 车企垄断售后:新能源车企普遍通过“三电系统超长质保”政策绑定消费者,要求维修必须通过官方渠道,否则丧失质保资格。导致零配件供应链被车企控制,第三方维修企业难以获取原厂配件和技术支持,维修价格居高不下。
- 电池维修方式特殊:车企和电池厂商以“安全”为由和利润考虑,普遍采用“只换不修”的方式处理电池故障,增加了维修成本。
保险产品特性
- 保障范围更广:新能源车专属保险除了基础的三者险、车损险以外,还针对新能源车提供了附加险,如外部电网故障损失险、自用充电桩损失险等,实现了电车在行驶、停放、充电以及作业的场景全覆盖,保险范围增加,保费相应上升。
- 定价难度大:新能源汽车保险历史数据积累少,不同车型、品牌、用途的新能源汽车风险存在差异,精准定价难,保险公司为了覆盖风险,可能会提高保费。
市场与行业因素
- 保险市场调整:国家对保险市场的整治使得过去保险公司为吸引客户提供的大量优惠和折扣大幅减少,电车保险费用受此影响。
- 营运车辆影响:城市里很多营运车辆基本都是新能源汽车,部分车辆在购买时以非营运车登记,但实际使用中却是营运用途,此类车辆行驶里程多、出险率高,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了行业综合成本率,间接让私家车车主承担了部分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