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碰撞后起火的概率相对来说不算大,但也存在一定风险。据相关数据及研究显示,在2024年公开的270余起新能源汽车起火案例中,由于碰撞后起火的案例仅占10%左右。具体分析如下:
- 从整体起火概率对比来看:据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监测与管理平台的数据显示,2019年,新能源汽车起火概率是0.0049%,2020年至今起火概率下降为0.0026%。公安部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中,传统燃油车年火灾事故率约为0.01%-0.02%。近三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但其火灾发生率从2021年的万分之1.85降低到了2023年的万分之0.96,整体来看,当前新能源汽车的起火率甚至低于燃油车,从整体起火概率角度侧面说明碰撞起火概率也不会太高。
- 从电车自身特性及风险来看:大部分电车都采用了锂电池组,当车辆发生碰撞时,锂电池可能会受到挤压、穿刺等外力作用,导致电池内部的隔膜破裂,正负极短路,从而引发热失控,进而起火。车辆的碰撞还可能会损坏电池管理系统,使电池的充放电控制失去平衡,也会增加起火的可能性。如果车辆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电池的保护,在碰撞时无法有效地分散能量,就容易使电池受到更大的冲击,增加起火风险。
- 从电池类型差异来看:三元锂电池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电池,虽然续航和充电效率表现更佳,动力也优秀,但缺点是热稳定性较差,三元锂电池热失控之后更易爆燃,搭载三元锂电池的车辆碰撞后起火风险相对更高;磷酸铁锂电池虽然也会自燃,但是燃烧速度更慢,能够给乘员留下一定的逃生时间,相对来说碰撞后起火的极端危险情况概率稍低。
- 从技术进步及防护措施来看:为了提高新能源车的安全性,降低碰撞后起火的风险,相关部门和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些车企采用了热管理系统以及特殊的电芯排列方式,将热失控的电芯牢牢包裹起来,防止火势蔓延;还有些企业在研究固态电池,固态电池正负极间的电解质是固态的,即使发生碰撞,没有易燃的电解液流出,电池短路也仅限于电芯内部,发生爆炸、燃烧的风险会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