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并非普遍存在很多自燃的情况,从实际数据和多方面因素综合来看,电车自燃情况在合理管控范围内,具体分析如下:
- 从数据角度看
- 2023年一季度数据: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引用国家消防救援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自燃车辆中,燃油车起火率为万分之0.58,新能源车起火率为万分之0.44,电车自燃率稍低。
- 过往数据对比:据公开信息,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起火概率是0.0049%,2020年以来起火概率下降为0.0026%,而传统燃油车年火灾事故率约为0.01%-0.02%。
- 从引发自燃的原因看
- 电池热失控:这是电车自燃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度充电、过度放电、底部碰撞、电池过热等都可能引发热失控。例如快充会在短时间内带来较大发热量且热量不均匀,若电池内部达到热失控的引发温度,就可能出现自燃;过充电使电池内部压力增加,过放电让电池组中电压最低的电池可能被反向充电异常发热,都可能导致自燃。
- 电池制造缺陷:电池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如果存在内部短路、材料缺陷等质量问题,在使用过程中当这些隐患被触发,就可能引发电池自燃。
- 线路故障:新能源汽车的电路系统复杂,如果线路存在短路、漏电等问题,会导致电流异常增大,进而产生高温,引发自燃。特别是车辆遭受撞击、挤压等外部因素时,线路受损,自燃风险增加。
- 外部因素:车辆涉水可能导致电池包底部被击穿,引发漏电和短路,进而引发自燃;此外,车辆遭受撞击、挤压,致使电池内部元器件损坏及正负极短路,也会造成自燃。
- 从舆论关注角度看:电车作为新兴事物,更受社会关注,一旦发生自燃事件,容易引发人们的紧张情绪,媒体报道也会相对较多,给人造成电车经常自燃的错觉。而燃油车自燃往往被认为是由于车龄较长、缺乏保养等常见原因导致,较少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