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电车绿牌销售既有有利因素,也面临一些挑战,具体分析如下:
有利因素
- 市场需求增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数据显示,2024年7月全国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50%。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购买意愿持续增强,更多人在购车时会考虑新能源电车,为电车绿牌销售提供了广阔的潜在客户群体。
- 技术不断进步:如今的新能源电车在续航里程、充电速度、智能配置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例如,固态电池即将商业化,快充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部分车型能实现10分钟充满300公里。车辆性能和使用体验的改善,使得销售人员在推广时更有底气,能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
- 政策支持延续:虽然有取消绿牌特权的讨论,但目前在一些地区仍有相关政策支持,如购车补贴、免费停车、通行优惠等。像上海,在2024年12月31日之前购买纯电动汽车都可以免费申领新能源专用牌照额度。这些政策能刺激消费者购买电车绿牌车辆。
- 成本优势明显:电车的能耗成本普遍低于燃油车。以比亚迪海豚为例,百公里能耗成本仅16元,而同级别燃油车至少30元。较低的使用成本对于注重长期用车成本的消费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吸引力,销售时可以此为卖点进行推广。
- 品牌与产品丰富:市场上新能源汽车品牌和车型日益增多,从高端豪华到经济实用型,涵盖了各种价位和配置,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有更多选择,也增加了电车绿牌销售的机会,销售人员可以根据客户的预算和需求精准推荐车型。
面临挑战
- 认知偏差与传统观念:在部分三线及以下城市,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还存在偏差,燃油车仍然是“排面”的代名词,一些消费者认为新能源汽车品牌不够成熟,担心其可靠性和售后服务,对购买电车绿牌车辆持谨慎态度。
- 竞争激烈: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众多品牌和车型之间的竞争加剧,不仅有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转型,还有新势力品牌的崛起。这使得市场份额的争夺更加激烈,销售人员需要具备更专业的知识和销售技巧,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 消费者顾虑:尽管整体补能焦虑有所缓解,但仍有部分消费者担心充电桩数量不足、充电不便以及电池寿命和衰减等问题。这些顾虑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销售人员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来解答消费者的疑问,消除他们的顾虑。
- 政策不确定性:如雷军提出2026年起停止发放新绿牌、2028年绿牌与蓝牌通行权并轨、2030年全面取消绿牌体系的提案,政策的调整可能会使消费者持观望态度,影响短期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