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内电车停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自身局限性
- 速度较慢:有轨电车一般时速只有30公里左右,无轨电车通常也不快,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快节奏的出行需求。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下,其速度劣势更为明显,导致乘客出行时间增加。
- 灵活性不足:有轨电车需要铺设轨道,只能在固定线路上行驶,无法像公交车那样灵活调整线路。如果遇到道路施工、特殊活动等情况,很难临时改变行驶路线。而且,轨道一般设置在路中央,遇到错车时,一辆车还需要开到专门的复轨上等待,影响运营效率。
- 舒适性欠佳:早期的有轨电车冬天四面透风,夏天烈日暴晒,车内环境较为恶劣。即使后来有所改进,相比现代化的地铁、空调公交车等,其在舒适性方面仍有差距,如车内空间相对狭窄、座椅舒适性差等。
成本因素
- 建设成本高:建设市内电车线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买车辆、铺设轨道、建设站台等基础设施。在一些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建设成本还会进一步增加。
- 运营成本高:电车的车辆购置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保养和维修。而且,电车的能耗也不容小觑,尤其是在高峰时段,耗电量较大。此外,由于速度慢、灵活性差,需要更多的车辆和工作人员来维持运营,导致人力成本增加。
- 收益较低:如果客流量不足,车票收入难以覆盖成本。如佛山高明有轨电车,2021年全年票款收入不足40万元,面对以亿为单位的成本杯水车薪,财政补贴压力巨大。
交通与环境因素
- 影响交通流畅:有轨电车轨道占据道路空间,一般在路中央,乘客上下车需穿过马路,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在交通流量大的路段,会影响其他车辆通行,导致交通拥堵。
- 产生噪音污染:电车行驶时会产生噪音,特别是有轨电车,车轮与轨道摩擦以及车辆运行的声音较大,对沿线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在城市中心区域,噪音问题更为突出,影响城市的居住环境和品质。
其他因素
- 政策与规划调整: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规划也在不断调整。一些城市为了发展地铁、轻轨等大运量的轨道交通,可能会调整市内电车的线路或停运。或者根据国家政策,如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相关意见严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一些有轨电车项目可能因不符合规定而被叫停。
- 安全隐患:虽然电车本身的安全性能较高,但在运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车辆故障、信号系统问题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此外,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暴雨、暴雪等,电车的行驶安全也会受到影响。像青海德令哈有轨电车就曾因安全隐患而处于搁浅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