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容易被拒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车辆及使用相关因素
- 高风险使用性质:电车用车成本低,常被用于网约车等营运活动,营运车行驶里程长、使用频率高、出车时间不固定,事故风险远超家用车。若保险公司难以区分营运车和家用车,发现车主以家用车名义为营运车投保,会因风险与保费不匹配而拒保。
- 行驶里程超标:一般年行驶里程超过2万公里的电车,保险公司可能视为高风险。较高的行驶里程意味着更多的道路行驶时间,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 频繁违章记录:频繁违章反映出车主驾驶习惯不佳、安全意识淡薄,潜在事故风险高,保险公司为控制赔付风险,可能对有大量违章记录的电车拒保。
- 非原厂设备的改装/加装:电车进行未告知保险公司的改装或加装设备,可能改变车辆性能、结构,使风险状况不明,保险公司无法准确评估风险,通常会选择拒保。
车主因素
- 年轻车主驾驶风险:年轻车主通常驾龄较短、驾驶经验不足,对车辆操控和道路状况判断可能不够准确,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所以保险公司可能将年轻车主的电车列为高风险而拒保。
- 信用记录的影响:车主个人信用记录不良,可能暗示其在保险合同履行等方面存在潜在风险,保险公司为避免道德风险等问题,可能拒保。
保险公司及行业因素
- 管控车型:部分小众品牌或停产的新能源汽车,因市场保有量低、维修配件难获取、维修成本难以预估等,会被保险公司划为“管控车型”,从而可能遭遇拒保。
- 数据积累不足:新能源车市场发展时间短,保险公司缺乏足够的历史数据来准确评估风险,难以制定合理的保费标准,为避免亏损,可能对部分电车采取拒保或提高保费的策略。
- 严苛的风险评估政策:不同保险公司风险偏好和评估策略不同,一些公司对电车风险评估较严格,在车辆品牌、车型、使用性质、车主年龄等方面设置较高门槛,导致部分电车易被拒保。
车辆自身特性
- 出险率较高:电车驾驶员中年轻人和营运车占比较大,年轻人驾驶经验不足,营运车使用强度大,且电车起步快、声音小,智能驾驶等新技术需要车主较长适应期,这些因素致使电车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
- 维修价格昂贵:电车智能化、一体化程度高,智能设备和配件局部损坏往往需成套维修更换,维修经济性差。同时,多数车企采用维修授权模式,零配件和维修工时价格偏高,保险公司需承担较高赔付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