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并不是北方不买电车保险,而是全国范围内都一定程度上存在新能源电车保险投保难或部分车主不愿买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
保险公司角度
- 赔付风险高
- 电池问题:电车电池成本高,占车辆价值的四成到六成,一旦受损,维修或更换费用高昂。并且在寒冷的北方,电池性能下降,还可能出现鼓包、漏液等状况,增加了出险概率和赔付成本。
- 技术复杂维修贵:电车智能化、一体化程度高,智能设备和配件局部损坏通常需成套维修更换。而且多数车企仅能在官方渠道维修,维修体系封闭,零配件和维修工时价格偏高。
- 事故率较高:电车起步快、声音小,智能驾驶等新技术需要车主更长适应周期,加上年轻驾驶员和营运车占比较高,导致事故发生率比燃油车高。在北方冬季路况复杂的情况下,这种风险可能进一步放大。
- 数据积累不足:新能源车型迭代快,保险数据积累不足,在基准费率计算上存在偏差,难以准确反映车辆的真实风险水平,使得保险公司在定价和核保方面面临较大挑战。
车主角度
- 保费成本高: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平均保费达到了4395元,相较于传统燃油车高出了63%。北方地区冬季电车使用成本增加,保费压力也更大,让一些车主望而却步。
- 认识存在误区:部分车主认为电车质量可靠,驾驶技术好就不会出事故,或者觉得交强险就足够,对商业保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有些车主认为电车贬值快,投入过多保费不划算。
市场环境角度
- 配套不完善:北方部分地区保险服务网点少,理赔、维修等服务不便。而且第三方维修机构少、专业人员少,维修难度不好界定,影响了车主的投保意愿。
- 行业乱象:保险市场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如不定时拒保、强制搭售不需要的险种、买保险要排队找关系甚至给保险员红包或返利等,让车主对购买电车保险产生抵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