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车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采暖:
1.热泵空调系统
- 原理:热泵技术是一种高效的能量转移装置,它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部件,将热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在制热模式下,热泵从车外低温环境中吸取热量,并将其传递到车内,提升车内温度。
- 优点:
- 能效比高,相比传统的电加热方式,热泵空调消耗的电能更少。例如,在一些环境条件下,热泵空调的能效比可以达到2-3,即消耗1单位的电能,可以产生2-3单位的热量。
- 环保性能好,因为它主要是转移热量而不是像电阻加热那样直接消耗大量电能产生热量,所以可以减少车辆的耗电量,从而间接减少对电网的压力,且没有温室气体排放。
- 缺点:
- 当外界环境温度过低(一般低于-10℃左右)时,其制热效率会大幅下降。这是因为在极寒环境下,空气中可供吸取的热量变少,导致热泵的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 系统复杂,成本较高,一旦出现故障,维修难度和成本相对较高。
2.PTC(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加热
- 原理:PTC加热元件是一种具有正温度系数的半导体热敏电阻。当电流通过PTC元件时,它会根据自身的温度自动调节电阻值。在低温时,电阻较小,电流通过时会产生大量热量;随着温度升高,电阻增大,电流减小,产生的热量也随之减少,从而达到自动稳定温度的效果。
- 优点:
- 制热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使车内温度升高。通常在几分钟内就能让车内产生明显的暖意,因为它可以迅速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 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靠性高。它没有复杂的机械结构和运动部件,不容易出现机械故障,并且在制造和安装上相对容易,所以价格较为亲民,广泛应用于中低端纯电动汽车。
- 缺点:
- 能耗较高,PTC加热是一种直接的电阻式加热方式,它的能量转换效率相对较低。在使用过程中会消耗较多的电能,从而影响车辆的续航里程。例如,长时间使用PTC加热可能会使车辆续航里程减少20%-30%左右。
- 工作时表面温度较高,需要注意安全,防止烫伤等情况发生。
除了上述两种主要的车内采暖方式外,还有一些辅助采暖手段:
- 座椅加热:通过座椅内部的加热丝来实现。它可以直接对驾乘人员的身体接触部位进行加热,让人感觉更加温暖舒适。而且座椅加热功率相对较小,对车辆续航的影响比全车采暖方式小很多。
- 方向盘加热:工作原理和座椅加热类似,主要是在方向盘内部安装加热装置,能够让驾驶员在握持方向盘时感觉温暖,提升驾驶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