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电车车主对于电费的心态因人而异,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会心疼电费的情况
- 高电价时段充电:如果车主经常在电价较高的时段,如高峰电价时段充电,长期下来充电成本会明显增加,可能就会心疼电费。例如在一些实行峰谷电价的地区,高峰时段电价可能是低谷时段的数倍,在高峰时段频繁充电,会让车主感觉充电费用较高。
- 长途出行充电:在长途旅行中,特别是在一些高速服务区等地方充电,由于这些地方的充电设施可能存在定价较高的情况,再加上长途行驶充电频率相对较高,累计的电费支出会比较可观,车主可能会心疼电费。
- 充电成本与预期不符:当车主原本对电车使用成本有较低的预期,但实际使用中发现电费支出比想象中高,比如由于驾驶习惯较激进、车辆能耗较高等原因,导致电费超出预期,也会让车主产生心疼电费的感觉。
不心疼电费的情况
- 谷电充电:如果车主能够充分利用低谷电价充电,比如在夜间电价低谷时段给电车充电,电费成本会非常低。以家庭充电桩为例,低谷电价可能每度电只需几毛钱,相比燃油车的油费,成本大幅降低,这种情况下车主通常不会心疼电费。
- 单位免费充电:部分车主所在单位提供免费的充电设施,或者有充电补贴,那么他们在日常通勤等使用场景下,基本不需要自己承担充电费用,自然不会心疼电费。
- 与油费对比:即使在正常电价下充电,与燃油车的油费相比,电车的电费仍然要低很多。以一辆普通燃油车和电车为例,燃油车每月油费可能在500-1000元,而电车电费可能只需100-300元,这种明显的成本优势会让车主觉得电费很划算,不会心疼。
- 注重环保等因素:一些车主选择电车主要是出于环保、科技体验等非成本因素的考虑,他们更关注车辆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友好程度以及驾驶的智能化体验等,对于电费成本并不十分敏感,也就不会心疼电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