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德并非完全不碰电车,只是在电车发展的推进速度上相对较慢,或在市场表现上没有达到一些其他国家的程度,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日本方面
- 产业与市场依赖:日本燃油车产业根基深厚,汽车企业在全球燃油车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如丰田、本田等品牌燃油车销量可观,企业形成路径依赖,担心发展电车会冲击现有燃油车业务和市场份额。
- 社会人口结构: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年轻从业人员对汽车行业兴趣低,汽车产业缺乏新鲜血液。同时,年轻人购车意愿下降,更倾向公共交通等低成本、便捷出行方式,电车市场需求动力不足。
- 成本与效益考量:发展电车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建新生产线及充电设施等,但日本国土面积小,市场规模相对有限,企业担心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 资源与能源结构:日本资源匮乏,虽发展电车可减少对石油进口依赖,但会增加对电力需求,而电力供应需依赖其他能源,在能源结构调整和保障上存在挑战。
德国方面
- 传统技术路径依赖:德国在传统燃油汽车发动机、机械制造等领域技术卓越,汽车品牌如奔驰、宝马、奥迪等在高端燃油车市场优势明显,过去将大量资源投入传统燃油车技术升级和优化,在电车发展初期未及时转型。
- 能源与成本问题:德国部分地区存在电力供应紧张情况,且电费相对较高,消费者使用电车成本优势不明显。此外,建设充电桩等基础设施需巨大投资,在经济可行性评估上存在顾虑。
- 消费观念与文化:德国消费者对传统燃油车的驾驶体验、机械质感等有深厚情感和较高认可度,认为燃油车在性能、长途驾驶等方面更可靠。同时,汽车文化中,传统燃油豪车代表着身份和品质,消费者对新兴电车接受度提升需要时间。
- 产业转型挑战:德国汽车产业规模大、产业链长,从传统燃油车向电车转型,会对上下游供应商、生产体系、就业等带来巨大冲击,企业和政府在决策时需谨慎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