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电池底部通常是防水的,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设计与制造工艺
- 密封技术:采用多层密封设计,并选用抗水压性能优异的密封材料,如硅橡胶或聚四氟乙烯(PTFE)密封件,能够在长时间涉水后依然保持良好的密封性,防止水分渗透到电池组内部。
- 防水涂层:在电池组外壳和内部电气连接点上涂覆一层防水涂层,可有效阻止水分侵入,并且具有耐腐蚀、耐高温的特性,在极端环境下为电池组提供额外保护。
- 排水设计:在电池组外壳设计中加入排水系统,当车辆涉水时,能够迅速排出渗入的水分,避免积水长时间滞留在电池组周围。
相关标准要求
- 国标规定:根据GB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高压部件下表面距地面高度小于30cm,就要满足IPX7等级的防水要求,即物体能在1m深的水中保证30分钟内不出问题。
- 其他标准:在《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中,对单体和模组海水浸泡提出检验要求,单体和模组满充后,需浸入3.5%的NaCl溶液2小时,溶液整体浸没,观察1小时。在《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中,也要求电池包或电池系统浸入3.5%的NaCl盐水2小时,无起火和爆炸等现象。
实际防水能力
- 部分品牌案例:蔚来旗下在售车辆三电防水等级为IP67,可承受1米水深、常温常压30分钟内短期浸泡。小鹏G3/G3i的电池系统达到IP68级防水防尘能力,能保障极端情况下的电池安全。
不过,电车电池底部虽有防水设计,但并非完全不怕水。若长期在高水位下行驶、电池底部受到磕碰导致外壳破损,或车辆使用年限较长密封件老化等,都可能使电池底部的防水性能下降,导致水分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