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外贸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
外贸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形势,推动外贸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外贸规模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竞争力显著提升,特提出以下十条意见。
一、强化政策支持,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设立外贸发展专项资金,规模[X]亿元,用于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培育自主品牌、开展技术创新等。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信用保险保费给予[X]%-[X]%补贴,降低企业收汇风险。对参加境外知名展会的企业,给予展位费、人员差旅费等[X]%-[X]%的补贴,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客户资源。
-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将正常出口退税业务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X]个工作日以内,确保企业及时获得资金支持。严格落实跨境电商零售出口“无票免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政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加强政策宣传与辅导,确保外贸企业应享尽享税收优惠。
二、助力市场开拓,拓展海外业务版图
- 加强国际市场信息服务:建立外贸市场信息平台,整合全球市场动态、行业趋势、政策法规等信息,及时向企业发布。组织专家团队开展市场分析与预测,为企业制定海外市场拓展策略提供参考。定期举办国际市场开拓研讨会,邀请行业龙头企业分享经验,帮助企业把握市场机遇。
- 支持企业参加线上线下展会:除对境外展会给予补贴外,鼓励企业参加线上展会,对通过知名线上展会平台开展业务的企业,给予平台使用费[X]%-[X]%的补贴。积极组织举办本地特色产品国际展会,吸引海外采购商参会,为企业搭建面对面交流合作平台。支持企业在海外设立展示中心、体验店等营销网络,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产品市场占有率。
三、推动贸易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
- 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建设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提供通关、物流、支付、退税等一站式服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培育一批跨境电商示范企业,对年跨境电商出口额首次超过[X]万元、[X]万元、[X]万元的企业,分别给予[X]万元、[X]万元、[X]万元的奖励。支持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对相关技术改造、人才培训等给予资金支持。
- 鼓励发展市场采购贸易:优化市场采购贸易监管模式,简化申报手续,提高通关效率。培育市场采购贸易集聚区,吸引更多中小微企业参与。对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增长较快的集聚区,给予一定资金奖励,用于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与国内外市场的对接,拓展市场采购贸易的商品种类和销售渠道。
四、提升金融服务,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外贸企业的信贷投放,确保外贸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设立外贸企业专项信贷额度,规模[X]亿元,对信用良好、发展前景广阔的外贸企业给予优惠利率贷款。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等业务,拓宽外贸企业融资渠道。
- 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推动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担保门槛和费率。对为外贸企业提供担保的机构,按照担保金额的[X]%给予风险补偿。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与银行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共同支持外贸企业融资。加强融资担保机构与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合作,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
五、优化营商环境,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 简化行政审批流程: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外贸领域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间。全面推行“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外贸企业备案登记、报关报检等业务网上办理,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外贸企业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对重大项目和紧急业务实行优先办理。
- 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口岸通关流程,推进口岸信息化建设,实现口岸查验单位之间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推广“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通关模式,提高货物通关速度。降低口岸收费,清理规范口岸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确保口岸收费公开透明。加强口岸疫情防控工作,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口岸通关的影响。
六、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企业竞争力
- 开展外贸专业人才培训:制定外贸人才培训计划,依托高校、职业院校、行业协会等机构,开展外贸业务知识、跨境电商运营、国际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每年培训外贸专业人才[X]人次以上,对参加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培训补贴。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培养外贸创新型人才。
- 引进高端外贸人才: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海外高层次外贸人才和团队来本地创业就业。对引进的高端外贸人才,在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给予保障。设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加强与海外人才的联系与对接,为企业引进海外人才搭建平台。鼓励企业柔性引进海外人才,通过兼职、顾问、项目合作等方式,充分利用海外人才资源。
七、促进产业升级,优化外贸产品结构
-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外贸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采用先进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对符合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设备购置补贴、贷款贴息等支持。引导传统外贸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 培育新兴外贸产业: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新兴外贸增长点。对新兴产业外贸企业在研发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加强新兴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吸引相关企业集聚发展,形成新兴外贸产业发展优势。
八、加强国际合作,应对贸易摩擦
- 建立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成立贸易摩擦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外贸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建立贸易摩擦预警信息平台,及时收集和发布国外贸易救济调查、技术性贸易壁垒等信息,帮助企业做好应对准备。组织专家团队为企业提供贸易摩擦法律咨询和应诉指导,提高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
- 推动多边和区域贸易合作:积极支持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鼓励企业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贸协定优惠政策,扩大出口市场。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的沟通与协调,推动建立更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为外贸企业营造良好的国际经贸环境。
九、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外贸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及时解决企业知识产权纠纷。鼓励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为企业提供法律援助和支持。
- 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对获得国内外专利授权、商标注册、著作权登记的外贸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提高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和水平。
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 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成立外贸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加强对推动外贸企业发展工作的统筹协调。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外贸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 加强政策宣传与落实: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外贸企业发展政策,提高政策知晓度。建立政策落实跟踪评估机制,定期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将外贸企业发展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以上十条意见旨在全方位支持外贸企业发展,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共同推动外贸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