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轨电车的要求通常涵盖车辆、轨道、运营环境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具体内容:
车辆要求
- 技术规格:最高行车速度、最小曲线半径、最小线间距、最大纵坡等要符合相关标准。如铜梁导轨电车最高行车速度为80km/h,正线最小曲线半径一般为75m,困难地段为25m,直线段线间距为3.3m,最大纵坡13%。
- 车体及连接:车体结构应坚固耐用,具备良好的密封性、隔音性和防火性能等,以保障乘客的安全和舒适。车辆连接装置要可靠,能实现车辆之间的稳定连接和动力、信号传输。
- 走行部:走行部要保证车辆的平稳运行,具备良好的减震、导向和制动性能。如采用胶轮驱动钢轮导向和空气弹簧悬挂系统的导轨电车,胶轮和钢轮的磨损情况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空气弹簧要能根据车辆载重和运行状态自动调整高度和刚度。
- 制动装置:制动系统必须灵敏可靠,能在规定的距离内使车辆停车。制动装置应具备常用制动、紧急制动等功能,并且要有良好的制动稳定性和制动效率。
- 牵引系统:牵引系统要为车辆提供足够的动力,满足车辆在不同路况和载重条件下的运行需求。具有良好的加速和减速性能,能快速响应驾驶员的操作指令。
- 辅助电源系统:为车辆的照明、空调、通风、控制等设备提供稳定的电源。辅助电源系统应具备一定的备用能力,以应对主电源故障等突发情况。
- 通信视频广播信息显示及监控装置:车辆应配备完善的通信系统,实现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地面控制中心之间的实时通信。视频监控系统要能覆盖车辆内部和外部关键区域,为驾驶员和运营管理提供安全保障。
轨道要求
- 导向轨:如铜梁导轨电车采用33kg/m导向轨,导向轨断面尺寸有严格的极限偏差要求,导向轨高度、轨头宽度允许偏差±0.5,轨底宽度±1.5等。半径小于300m的曲线地段导向轨(含道岔用轨)需要进行弯轨,且无轨底坡。
- 轨下基板:尺寸精度应符合设计图规定;外观上颜色为黑色,表面应色泽一致、清洁平整,无可见缺陷等;排水率经吸水调制后轨距挡板排水率不得小于0.5%;硬度不得小于105HRR;内部不得有气泡或空隙;绝缘电阻应大于108Ω。
- 橡胶垫板:材料为氯丁橡胶,不得掺用再生胶。邵尔A型硬度75-80度,拉伸强度≥16MPa,扯断伸长率≥250%,200%定伸应力≥9MPa,恒定压缩永久变形(100℃、24h)≤25%。
运营环境要求
- 路权:可以采用混合路权,部分路口设信号优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专用路权。
- 车站:站台有效长度要满足车辆停靠和乘客上下车的需求,如铜梁导轨电车试验线站台有效长35m。车站应配备完善的候车设施,如座椅、雨棚、遮阳设施等,还要有清晰的导向标识和安全警示标识。
- 供电:供电方式一般有半集中-分散式等,如铜梁导轨电车采用额定电压DC750V的牵引降压混合充电站供电。供电系统要稳定可靠,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故障保护功能。
- 信号与通信:信号系统要能实现车辆的定位、测速、进路控制等功能,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和高效调度。通信系统要覆盖车辆运行的全过程,实现车辆与控制中心、车站之间的语音和数据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