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电车降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市场竞争因素
- 新能源品牌冲击:近年来,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国产新能源品牌迅速崛起,特斯拉等外资品牌也不断发力,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这些品牌在技术、产品性能、智能化配置等方面都有出色表现,给日产电车带来了巨大竞争压力。如比亚迪秦PLUS等车型,凭借高性价比和丰富配置,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抢占了日产轩逸等车型的市场份额。
- 特斯拉降价的连锁反应:特斯拉在国补退坡之际率先降价,引发了市场的连锁反应。小鹏、零跑等品牌纷纷跟进,合资品牌身处充分竞争环境中,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日产也不得不采取降价措施。
自身产品因素
- 产品力欠缺:相比一些国产新能源汽车,日产电车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例如智能化水平相对较低,车机系统的功能和流畅度可能不如竞品;在“冰箱彩电大沙发”等当下流行的配置内卷中,优势不明显。以日产艾睿雅为例,其造型中规中矩,除了座椅舒适外,在其他方面没有特别突出的亮点。
- 前期定价较高:由于品牌光环以及历史定价策略的影响,日产电车在上市初期定价往往较高。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销量不如预期,有较大的降价空间来调整价格,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成本变化因素
- 电池原材料价格下降:电动车最大的硬件成本是电池,而电池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成本影响较大。如碳酸锂等锂电材料价格从一度近60万元/吨,回落到30万元/吨左右,使得日产电车的生产成本有所降低,为降价提供了空间。
- 人工等其他成本差异:合资车型在国内的人工成本等低于国外,在国内生产的日产电车在成本上有一定优势,能够在保证一定利润空间的前提下,通过降价来提升市场竞争力。
企业战略因素
- 提升销量与市场份额:日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近年来有所下滑,2023年日产8年来在华销量首次跌破百万辆大关。通过降价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增加销量,重新获得市场认可,提升市场份额。
- 清理库存压力:疫情后全球供应链恢复,但消费者购买力还没完全回升,厂家积压了大量库存。降价促销是清理库存、回笼资金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