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生命周期来看,通常情况下电车的碳排放比油车少,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电车碳排放可能会高于油车,具体分析如下:
- 生产阶段:电车生产过程中,电池的生产是主要碳排放源。电池生产涉及锂、钴、镍等关键矿物的开采、冶炼以及电池的组装和测试等环节,会消耗大量能源并产生较多碳排放。有专家指出,生产电车要比油车多排放40%碳,一台新能源汽车生产环节的碳排放约14000公斤,比同类传统汽车高40%。
- 使用阶段:如果电车使用的是火电,每度电按产生500克二氧化碳计算,一辆电车一年行驶2万公里,大约需3000度电,排放1.5吨二氧化碳。而一辆百公里油耗8L的燃油车,行驶2万公里大概排放3.7吨二氧化碳。如果电车使用的是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光伏、水电)产生的绿电,其在使用阶段基本接近零排放。目前全球电网仍有60%以上依赖化石能源,但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升,电车使用阶段的碳排放将逐渐降低。
- 回收阶段:电车电池寿命一般为10-15年,若回收处理不到位,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污染,且电池回收过程也需消耗一定能源。不过,如果电池回收体系完善,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等方式能有效降低碳排放。相比之下,油车在回收阶段的碳排放通常低于电车。
综合来看,虽然电车在生产阶段的碳排放较高,但在使用阶段的碳排放优势明显。如果考虑车辆全生命周期(通常以20万公里计算),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汽车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及大气污染物排放评价报告2019》显示,在全国平均电力水平下,各级别纯电动乘用车相比对应级别的汽油乘用车,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减排比例为21%-33%。但如果一个地区的电力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发电,且电车电池回收体系不完善,那么在该地区,电车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可能会接近甚至高于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