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大环线开电车是可行的,但具有一定挑战性,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具体如下:
可行性方面
- 充电设施逐步完善:东北地区的主要高速公路如G1京哈高速、G11鹤大高速、G15沈海高速等的服务区有充电桩分布,部分城市如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也有较多的公用充电站和个人充电桩。此外,像特斯拉等车企在东北三省建设了“极光之旅”充电线路、超级充电站和目的地充电站,覆盖了多个城市。
- 车辆技术发展:现在的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技术在不断进步,一些车辆能够更好地适应低温环境,减少电池在低温下的性能衰减。同时,车辆的续航里程也在不断提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续航焦虑。
挑战方面
- 低温影响续航: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低,会使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效率降低,续航里程明显缩短,一般可能会打5折甚至更多,再加上使用车内暖气等加热系统耗电,续航里程会进一步缩减。
- 充电速度变慢:在低温环境下,电池的充电速度也会变慢,增加了充电等待时间。
- 充电桩布局不均衡:虽然主要高速公路和城市有充电桩,但一些偏远地区、省道和国道沿线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的充电桩数量较少,甚至没有,比如从阿尔山到满洲里走省道S203和国道G331就没有充电站。
应对措施
- 提前规划路线:出行前仔细研究沿途充电站分布,使用相关地图软件或充电APP,规划好充电点,预留充足时间应对突发情况。
- 做好车辆保养:出发前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状态,检查轮胎抓地力,有条件可配备冬季专用胎,还可对电池包做适当隔热保护。
- 采用合理驾驶方式:平稳驾驶,避免急加速和急刹车,以节省电量。
- 应对极端天气:准备充足的保暖物品、应急食品和水,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路况信息,避开结冰路段。
如果车辆是增程式电动汽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冬季可以更多地使用发动机驱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纯电模式在低温下的续航困扰,使出行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