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车测试标准涵盖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标准和相关内容:
安全要求
-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18384-2020):规定了电动汽车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适用于车载驱动系统的最大工作电压为B级电压的电动汽车,不适用于行驶过程中持续与电网连接的道路车辆。
- 《电动客车安全要求》(GB38032-2020):规定了电动客车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安全要求。
-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0):规定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 《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2025年3月1日正式实施,重点关注动力蓄电池、电气系统和驱动电机的安全性。规定动力蓄电池充放电温度限制为磷酸铁锂电池不超过65℃,三元锂电池不超过60℃;驱动电机温度不得超过175℃,电机控制器和DC/DC变换器的温度不得超过95℃。
技术要求
- 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车速不低于100km/h,续驶里程不低于200km,动力电池系统的质量能量密度不低于125Wh/kg。
- 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纯电动续驶里程应满足有条件的等效全电里程不低于43公里。
- 纯电动客车:续驶里程不低于200公里,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不低于135Wh/kg。
环境适应性测试标准
目前正在开展涵盖高寒、高温、高原的汽车极端环境适应性国家标准研制工作,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续航里程测试标准
- CLTC(中国轻型汽车行驶工况):是最新制定的标准,由中汽研牵头制定。测试总时长1800秒,最高车速114km/h,平均车速28.96km/h,测试环境温度为20-30℃,湿度为45%-80%,空调关闭,车辆负载为75kg。由于测试工况相对简单,整体测试环境多为低能耗场景,其测试结果往往偏高。
- NEDC(新欧洲驾驶循环):是国内使用较久且范围较广的标准,但该标准是基于燃油车设计的,测试时车辆电器关闭,数据与实际开车场景差异较大,测试得出的续航里程往往高于实际使用中的续航里程。
- WLTP(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程序):是欧洲主流标准,由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共同制定。测试条件更贴近实际驾驶,空调开启,能更准确地反映车辆的真实续航,但数据不太好看,车企宣传意愿不强。
其他检测项目
包括电池检测(涉及电动汽车用锌空气电池、车用超级电容器等的外观、标识、放电性能、高低温特性等)、驱动电机系统检测(扭矩-转速特性、再生能量回馈等动态性能,以及绝缘电阻等电气安全性能和环境适应性能等)、电磁场发射强度、操纵件和指示器的标志、仪表、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风窗玻璃除霜除雾系统、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燃料电池相关标准、传导充电连接装置、通信协议、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定型试验等方面的检测标准和项目。
此外,还有针对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的测试评价规范,如《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测试评价规范》(T/CSAE41-2015),规定了电动乘用汽车整车控制器硬件的性能及可靠性的测试评价方法。如果想了解更详细的内容,可以查阅具体的标准文件或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