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减震硬主要有以下原因:
- 设计与性能考虑
- 重心因素:电车的电池包通常安装在底盘下方,这使得车辆重心较低。在过弯时,重心偏移幅度小,但离心力不变,多出来的力由轮胎承担。为了提升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同时承受更大的横向剪力,电车往往会使用更宽且扁平比低的轮胎,如45、40甚至35扁平比的轮胎。这种薄轮胎缓震能力差,会将路面颠簸直接传递给车辆,让驾驶者感觉减震硬。
- 操控需求:一些中高端电动车性能较强,为了保证车辆在高速行驶和转弯时的操控稳定性,需要使用高强度的弹簧。较硬的弹簧可以减少车身在行驶过程中的侧倾和晃动,使车辆响应更加灵敏,但会牺牲一定的舒适性,导致减震感觉较硬。
- 成本与市场定位
- 成本限制:在车辆生产中,减震系统的成本会影响整体售价。一些经济型电车为了控制成本,可能会采用相对简单、成本较低的减震部件,这些部件的减震效果可能不如高端车型,从而给人减震硬的感觉。
- 市场定位:部分电车厂商为了突出车辆的运动感或年轻化定位,会有意将减震调校得较硬,以符合目标客户群体对车辆性能和驾驶感受的期望。
- 车辆重量:电车由于电池组等原因,整体重量通常比同等级的燃油车更重。为了支撑更大的重量,同时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震系统需要具备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这就可能导致减震相对较硬。
- 零部件问题
- 弹簧硬度不匹配:如果减震器安装的弹簧硬度与车辆本身的重量不匹配,过硬的弹簧会使减震效果下降,导致车辆行驶时感觉避震很硬。
- 减震器缺乏润滑:减震器长时间没有进行润滑,内部部件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会影响减震器的正常工作,使减震效果减弱,让人感觉减震硬。
此外,如果轮胎气压过于饱和,也会导致车辆行驶时颠簸感增强,感觉减震变硬。同时,零部件老化或损坏,如减震弹簧、减震器和轮胎等组件出现问题,也会使减震效果变差,让人产生减震硬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