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预热主要是针对电池和电机等关键部件,其作用原理如下:
- 电池预热原理:电车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内部化学反应速度会变慢,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如容量降低、充放电效率降低以及续航里程缩短等。电池预热系统通常是通过加热元件来实现的。加热元件一般采用电阻丝或PTC(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等。当启动预热功能时,电流通过加热元件,加热元件产生热量,这些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递给电池组,使电池组的温度升高。同时,电池管理系统(BMS)会实时监测电池的温度和状态,根据设定的温度值来控制加热元件的工作,以确保电池温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为20℃-30℃左右。这样可以有效提升电池的性能,延长电池寿命,并提高充电效率。
- 电机及驱动系统预热原理:在低温条件下,电机的绕组电阻会增大,导致电机的铜损增加,效率降低,同时润滑油的黏度也会增大,影响电机的转动灵活性和散热效果。电机及驱动系统的预热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电机自身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预热,即通过控制电机以较低的功率运行,使其产生一定的热量来提升自身温度;另一种是采用专门的加热装置,如加热带或加热线圈等,对电机和驱动系统的关键部件进行加热。这些加热装置同样由电源供电,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传导和热对流的方式使电机及驱动系统的温度升高,从而改善其低温性能,确保电机在启动和运行时能够正常工作,提高动力输出效率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