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可以连续快充,但不建议经常这样做,主要分析如下:
从技术和电池特性角度
- 加剧电池老化:快充是通过高压大电流加速锂离子从正极到负极的“搬运”过程,连续快充会使电池内部的浓差极化反应加剧,电池内部的“隔离墙”(sei膜)容易被冲击破坏,导致电极材料和电解液相互反应,能存储锂离子的“仓库”(微孔)也会遭到破坏,进而加速电池容量的衰减。
- 增加安全风险:连续快充使大电流持续作用,容易导致电解液中的锂金属结晶,形成锂枝晶。锂枝晶不仅会降低电池的临界温度,还大大增加了热失控的风险,可能引发电池短路甚至起火爆炸等严重安全问题。
- 导致电池过热:充电过程中本身会产生热量,连续快充会使电池温度持续升高,而高温会使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加速,进一步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还可能使电池中的电解液蒸发等,降低电池的储电能力。
从电池管理系统角度
- 存在调控局限:虽然现代电车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在一定程度上监控和调节电池的充电过程,如控制充电速率、监测电池温度、确保电芯一致性等,但连续快充会对电池管理系统造成较大压力,长期如此可能会使电池管理系统的调控能力下降,影响其对电池状态判断的准确性和对充电过程控制的有效性。
- 触发保护机制:当电池管理系统检测到电池温度过高、电压异常等情况时,为了保护电池,可能会自动降低充电功率或者切断电源,导致充电中断,影响充电效率和使用体验。
从实际使用场景角度
- 充电效率降低:一般快充在电量充到80%以后,为了保护电池,充电速度会明显变慢,甚至比慢充还慢,如果连续快充,整体的充电效率其实并不高,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在充电上。
- 设备损耗及成本增加:连续使用快充对充电桩和车辆的充电接口等硬件设备也会造成一定的损耗,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概率增加,不仅影响使用,还会增加维修和更换设备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