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每年的保险费用相对较高。具体原因如下:
- 维修成本高:
- 零部件贵且难修:新能源汽车采用以电源、电机、电控为核心的“三电系统”,电池系统若遭受碰撞,可能需要更换整个电池组。同时,电动车很多零部件是定制化的,市场替代品少,供应商议价能力强。并且部分电动车采用一体化压铸车身技术,事故中车身变形可能需整体更换部件,不像燃油车可局部修复。
- 维修渠道较窄: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和配件供应多由厂家或授权维修中心掌握,外部维修较困难,维修的人工和时间成本较高。
- 出险率高:
- 营运占比高:新能源汽车运营成本低,非法营运车和网约车占比高,车辆行驶里程和使用频率增加,而出险概率与使用频率正相关。
- 驾驶习惯激进:电动车加速性能强,动力输出迅猛,部分驾驶者难短时间适应,易出现急加速、急刹车等操作。而且电动机“恒扭矩”“高功率”特性带来“高性能平价化”,普通家用或中端车也有强悍动力,用户驾驶习惯会越来越激进。
- 智能驾驶需适应: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功能等新技术应用,需要车主有更长的适应周期,增加了事故发生率。
- 车主群体年轻化:新能源汽车年轻车主占比高,其驾驶习惯普遍更激进,进一步提高了出险率。
- 风险因素多:
- 自燃风险大:电动车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热失控风险,容易引发自燃事故。近几年电动车自燃事件时有发生,保险公司承保时需承担更高风险。
- 数据积累少:电动车发展时间短,保险公司对其事故发生率、损失程度等风险评估缺乏足够历史数据,定价时存在不确定性,常采取保守定价策略提高保费。
- 保险计算方式:新能源汽车保费通常按照国家补贴前的车价计算,并非以车主购买的实际价格为准,使得不少车主感觉保费偏高。
根据中国银保信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分析报告》,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平均保费比燃油车高出约21%,其中纯电车每年保费平均比燃油车贵1687元,约为燃油车的1.8倍。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技术发展以及相关维修服务提升,未来保费可能会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