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电车的供电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接触网供电
- 原理:在轨道上方架设沿轨道方向的输电网,沿线每隔一定距离布置接触网立柱,接触网线悬挂在立柱上,车辆通过车顶的受电弓从接触网线获取电能,驱动车辆运行。
- 特点:技术成熟、可靠,是国内外现代有轨电车项目中广泛采用的供电技术。但会影响城市景观,存在架空线架设和维护工作量大的问题,且架空线外露有电击及挂落的危险。
第三轨供电
- 原理:在地面上铺设供电轨取代架空接触网,车辆底部安装受电靴。当车辆运行时,感应装置感应到车辆通过,相应的导电段接通电源带电,车辆通过受电靴从接触轨上取电,车辆通过后该段断电。
- 特点:能避免架空接触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但需要对供电轨进行特殊设计和维护,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要防止行人或其他物体误触供电轨。
储能式供电
- 超级电容供电:利用超级电容存储电能,车辆在停靠站等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利用停车时间快速充电,依靠电容中存储的电能运行。如成都新筑生产的超级电容,可在电车靠站上下客的30秒内完成一次充电。
- 电池供电:在车辆上安装电池组,如阿尔斯通在尼斯开通的线路,采用镍氢电池组储能,列车在无触网和有触网交替时,须停车进行动力切换。
- 特点:能实现无触网运行,较好地融入城市景观,适用于对景观要求较高的区域或局部困难路段。但储能设备的容量和充电技术有一定限制,目前超级电容和电池技术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无线传输受流供电
- 原理: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在车底设置无线充电区域,当电车在充电区域内行驶时,车底的线圈产生电磁感应实现充电。
- 特点:无需物理接触式的受电装置,能进一步提升车辆运行的灵活性和美观性,但目前这项技术仍在研发阶段,尚未大规模应用,存在传输效率、成本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