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禁止入屋”是指禁止将电动自行车或其电池带入居民楼内的公共区域(如门厅、楼道、楼梯间、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以及居民的私人住宅内停放或充电。主要原因如下:
- 火灾风险高:
- 充电过载:很多车主习惯下班回家就给电动车充电,次日上班才拔下电源,连续充电超12个小时,容易使电瓶起火或爆炸。
- 线路老化:电动自行车使用过久,线路容易老化、松动,导致漏电、接触不良或短路,产生的高温容易引燃车辆的鞍座及装饰性塑料件等。
- 电池故障:老旧电池长期充电后可能鼓胀,内部温度高达100摄氏度,致使电解液蒸发,铜线裸露,正负极接触短路后瞬间起火。此外,一些不合格或劣质的电动车电池也存在较高的自燃风险。
- 火灾危害大:
- 毒烟致命:电动自行车部件多为塑料、橡胶和聚氨酯材料,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人体吸入3到5口就可能昏迷,随后窒息死亡。
- 火势凶猛:电动自行车大多采用锂离子电池,一旦失火,燃烧迅速猛烈,3分钟温度可达千度左右,多数家庭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处置。而且锂电池热失控后,泼水、干粉灭火器和沙土覆盖都难以将火熄灭。
- 阻碍疏散逃生:楼道是居民楼的公用安全通道,停放电动车会阻碍住户通行,堵塞消防安全通道。一旦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会影响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增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
为了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规定,明确禁止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并对违规行为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