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村可以开电车。随着相关政策的推动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电车在北方农村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主要原因如下:
- 政策支持: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快实现适宜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地区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各地也有鼓励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政策,如购车补贴、优惠电价等,降低了农民购买和使用电车的成本。
- 充电设施改善:许多北方农村地区正在加快充电设施建设。一方面,公共充电桩在县城和乡镇逐渐增多,方便电车在出行途中充电;另一方面,农村居民“一户一院”的居住形式,便于安装私人充电桩,不少地方供电公司还会提供免费上门安装服务。
- 电车性能与需求匹配:农村居民出行距离一般相对较短,日常在村内或前往附近县城、乡镇,电车的续航里程能够满足需求。而且一些电动乘用车车型空间较大,能满足农村居民载人、拉货等多种需求。
- 使用成本较低:相比燃油车,电车的电费成本远低于油费,在日常短途出行中能为农村居民节省不少开支。例如,在一些地区,电动汽车充一次电花费几十元,可行驶几百公里,而相同里程的燃油车加油费用则要高很多。
不过,北方农村使用电车也存在一些挑战,如冬季气温低会影响电车续航里程、部分偏远农村地区充电设施仍不完善等,但整体来说,在北方农村开电车是可行且越来越便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