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来看,2025年2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41.9%,相比2024年第三季度的峰值52.8%下跌了11个百分点,给人一种电车减少的感觉。主要原因如下:
- 消费者偏好改变:部分消费者尤其是男性,更偏爱燃油车,认为其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和情感价值。电车虽然使用成本低、加速快且更智能,但燃油车在一些消费者心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比如驾驶燃油车的操控感和发动机轰鸣声带来的激情等,这些情感因素使得他们选择燃油车而非电车。
- 使用场景受限:电车在一些特定场景下存在不足,如冰雪天气和极寒地带,电车的电池性能会受到影响,续航里程缩短,且电加热会消耗电量,高速行驶时性能也不如燃油车。这使得一些经常在这些场景下使用车辆的消费者对电车望而却步,转而选择燃油车。
- 补贴政策调整:部分地区补贴政策的调整或取消对电车销量产生了影响。例如德国政府此前提供的购车补贴使电动车价格降低了约5,000美元,补贴削减后,价格上涨了12%,需求因此大幅下滑26%。美国也有类似情况,特朗普可能会取消每辆电动车高达7,500美元的购车税收抵免,这相当于直接提升了电动车的购买价格,预计会显著抑制消费者需求。
-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燃油车智能化的发展,其与电车的差距在缩小,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同时,电车市场内部竞争也日益激烈,特斯拉在全球市场面临销量下滑趋势,在中国市场被本土品牌的强势竞争所困扰,在欧洲市场份额也被显著削减。其他电车品牌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如理想汽车在2025年1月和2月的交付量下滑,失去了造车新势力月交付量冠军宝座。
- 车企策略调整:一些车企调整了产品策略,部分原本坚持纯电路线的车企开始推出增程式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这使得纯电车型的市场占比有所变化。例如小鹏、小米、极氪、智己等品牌都公布了推出增程式车型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