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外贸经济可以从以下多个方面着手:
政策支持与保障
-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对中小微外贸企业增加融资支持,中国进出口银行加强外贸领域信贷投放,满足不同外贸企业融资需求。优化外贸企业金融服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和出口退税账户质押融资规模。
- 优化跨境贸易结算:引导银行优化海外布局,加强宏观政策协调,稳定人民币汇率,鼓励金融机构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多汇率风险管理产品,帮助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水平。
- 完善贸易便利化措施:进一步提高机检比例,降低海关出口平均查验率,全面推进通关作业无纸化,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落实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清理规范涉企收费。
培育外贸新动能
- 推动贸易数字化发展: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等平台和试点项目,加快推广应用电子贸易单据,提升跨境电商监管便利化水平,构建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产业链和生态圈。
- 促进贸易绿色化转型:引导外贸供应链绿色低碳协同转型,建设贸易绿色发展公共服务平台,拓展绿色领域国际经贸合作,推动绿色贸易创新发展,加强第三方碳服务机构与外贸企业对接。
- 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扎实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持续完善配套政策,支持海外仓、保税维修等新业态发展,研究出台相关维修产品目录,推动试点项目落地。
优化外贸结构
- 提升出口商品质量和附加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外贸自主品牌,开展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支持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和境外服务保障体系,提高非商业性境外办展质量。
- 扩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加大促进支持力度,培育高质量发展主体,指导和帮助企业应对国外不合理贸易限制措施。
- 合理扩大进口:参照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修订发布《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完善再生铜铝原料等产品进口政策,扩大再生资源进口,降低部分日用消费品关税。
拓展国际市场
- 深化与主要贸易伙伴合作:加强与东盟、欧盟、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的经贸合作,积极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区域贸易协定的实施,推动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自由贸易协定。
- 开拓新兴市场: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拓展中东、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降低对传统市场的依赖。
- 加强国际营销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参加国际展会、举办境外推介会等,建立境外展示中心、分拨中心、批发市场和零售网点等,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营销能力。
发展开放型经济平台
- 加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推进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等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型开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 提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布局,完善功能,开展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等,支持区内企业开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业务。
- 推动跨境经济合作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跨境经济合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边境贸易和区域经济发展。
强化人才支撑和服务保障
- 吸引和便利商务人员跨境往来:稳妥推进与更多国家商签互免签证协定,扩大来华单方面免签政策适用范围,为临时紧急来华重要商务团组审发口岸签证。
- 加强外贸人才培养: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适应外贸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企业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
- 提升外贸海运保障能力,加强外贸企业用工服务:支持外贸企业与航运企业战略合作,加大对外贸企业减负稳岗支持力度,将重点外贸企业纳入用工服务保障范围,加强人社专员指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