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电车技术正不断发展且日益成熟,但在某些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具体如下:
成熟方面
- 电池技术:如今电池能量密度不断提高,例如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通常为150-350Wh/kg,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也有所提升,像吉利神盾短刀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达到了192Wh/kg。同时,电池循环次数增加,很多车型的电池循环次数可达2000次以上,正常使用下,电池续航寿命可达100万公里。续航里程也显著增长,不少车型真实续航能达500公里左右甚至更高,一些高端车型在特定条件下续航超1000公里。
- 性能表现:电车动力输出平稳且强劲,加速性能优秀,部分车型百公里加速能轻松跑进3秒,如极氪的金砖电池3秒脉冲放电倍率最高可达16C,能让车辆百公里加速轻松跑进3秒。操控性能也因电机的精准控制得到提升,同时噪音和振动小,驾驶体验舒适。
- 可靠性:经过长期研发和改进,电车整体质量和稳定性有保障。汽车制造商不断加大对电动汽车技术的投入,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更加严格,车辆的关键部件如电池组、电机等可靠性较高。
- 配套设施:充电桩普及程度快速提高,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地方安装了公共充电桩,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桩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充电技术不断进步,800V高压平台等快充技术逐渐普及,如宝马第六代eDrive电驱技术采用全新的800V高压平台,可实现快充10分钟续航增加300公里,比亚迪超级e平台实现了兆瓦闪充,充电1秒续航增加2公里。
有待提升的方面
- 极端条件下的性能:在极端寒冷或炎热天气,电池性能会受影响,导致续航里程下降。例如,冬季电动汽车续航能力可能只能达到官方数据的50%-70%。此外,在高海拔、长距离爬坡等特殊工况下,电车的动力性能和续航也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
- 充电便利性:虽然充电桩数量在增加,但在一些老旧小区、偏远地区,充电桩安装和布局仍不足。而且,相比加油站,充电桩数量总体还是较少,节假日在高速服务区等场所,排队充电现象较为常见。同时,充电时间虽有改善,但与加油相比,仍然较长,即使是快充,充到80%也可能需要一两个小时。
- 电池成本和回收:电池成本在电车总成本中占比较高,虽然随着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成本逐渐降低,但仍需进一步下降以提升电车性价比。另外,电池回收体系尚不完善,需要建立更规范、高效的回收网络和处理技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