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赞成买电车的人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 续航与充电问题
- 续航里程有限:尽管如今电车续航有提升,但相比燃油车仍较短,难以满足长途出行需求。并且在低温环境、高速行驶或使用空调等电器设备时,续航里程还会大幅缩水。例如在北方寒冷地区的冬季,磷酸铁锂电池在-20℃时电量可能衰减超过60%。
- 充电设施不足:充电桩数量虽在增加,但在偏远地区、老旧小区以及一些旅游景区等,充电设施仍不完善。部分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还存在损坏、排队等情况,导致充电不便,耗费时间成本高。
- 充电时间较长:即使是快充,也比燃油车加油耗时久。慢充则可能需要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这对于着急出行的人来说不太方便。
- 电池与使用成本问题
- 电池寿命及更换成本:一般新能源汽车电池寿命在8-10年左右,实际使用中可能会提前衰减。当电池性能下降到一定程度,续航里程大幅缩短,更换电池的费用较高,可能达数万元。
- 维修保养成本:新能源汽车的结构和原理复杂,维修人员需具备更高专业技能,零部件价格也相对较高。像电池、电机等关键部件一旦损坏,维修或更换成本高昂。
- 保值率较低:新能源车技术更新快,旧车型易被新型号取代,且二手市场不成熟,缺乏完善评估体系,导致保值率普遍低于燃油车。几年后换车时,车主可能面临较大经济损失。
- 保险费用较高:由于电车的电池等部件成本高,维修费用贵,所以保险费用通常比同价位燃油车高,增加了使用成本。
- 安全与质量问题
- 安全隐患:电车曾出现过自燃、失控等事故报道,引发人们对其安全性的担忧。尤其是充电过程中或发生碰撞时,电池可能存在起火、爆炸等风险。
- 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上电车品牌众多,质量良莠不齐。部分小众品牌或新进入市场的品牌,在技术研发、生产工艺和质量管控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影响车辆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 驾驶体验与情感因素
- 动力性能差异:虽然电车在城市道路日常通勤中动力表现不错,但在一些需要强劲动力的场景,如高速超车、爬陡坡、泥泞道路行驶时,可能不如燃油车动力强劲。
- 驾驶感受偏好:一些人对燃油车有特殊情感,喜欢发动机的轰鸣声和传统机械传动带来的驾驶感受,觉得电车的驾驶体验相对单一,缺乏那种操控燃油车的乐趣和激情。
- 特殊使用环境限制
- 寒冷地区不适宜:在大西北、东北等严寒地区,低温对电车电池性能影响极大,续航里程严重缩水,充电速度也变慢,还可能出现电池冻裂等故障,影响正常使用。
- 无固定车位不便充电:如果没有固定车位,安装家用充电桩就很困难,只能依赖公共充电桩,这会带来诸多不便,如充电等待时间长、寻找充电桩麻烦等,对于经常用车的人来说不太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