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快速充电电压不通用。以下是具体原因:
- 全球充电标准差异:全球主要有中国、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充电标准。中国主要使用GB/T20234.3-2015标准,即国标充电接口;欧洲主要使用CCS接口;美国主要使用SAEJ1772标准,多用于交流慢充;日本主要采用CHAdeMO接口,专为直流快充设计。不同标准在物理尺寸、电压、电流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无法直接通用。此外,特斯拉也拥有自己的专属充电接口标准。
- 不同车企技术路线不同:不同车企采用的充电技术路线有所不同。例如,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一些车企选择提升电流来提高充电功率,特斯拉已研发至第三代超级快充,峰值工作电流超过600A,可让超充功率达到250kW。而众多车企则选择提升电压的路线,如800V、900V高压快充技术,像保时捷Taycan、小米SU7等车型采用800V平台,蔚来ET9、乐道L60等采用900V高压平台。不同电压平台的电车需要匹配相应的充电设施,以实现最佳充电效果。
- 电池类型和规格不同:不同类型和规格的电车电池对充电电压有不同要求。例如,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能够承受高压快充,而普通电动车的铅酸电瓶则无法承受,铅酸电池没有高压快充的防护层,如果长期使用快速充电器,容易损坏、鼓包,存电能力会下降,甚至报废。
即使是在符合国标的情况下,虽然充电接口可能统一,但由于不同车型的电池管理系统、电气架构等存在差异,对充电电压的适应范围和要求也不同。因此,为了确保充电安全和效率,电车快速充电应使用与车辆适配的充电桩或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