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价格未来总体呈松动下降趋势。以下是具体原因分析:
- 电池成本下降:电池是电车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从之前的60万元/吨跌至现在的8万元左右,这直接导致了电车整车成本的降低,使得车企有更大的降价空间。
- 技术进步与规模效应:随着电车行业的发展,“三电系统”等相关技术不断进步,同时规模化生产得以实现。一方面,技术进步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大规模生产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分摊固定成本,如研发费用、设备投入等,从而推动电车价格下降。
- 市场竞争激烈:当前电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众多车企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纷纷采取降价策略。不仅自主品牌之间竞争激烈,合资品牌也因市场份额收缩而加入降价行列。如2025年开工第一天,特斯拉、小鹏汽车、智己汽车等就推出了保险补贴、免息政策、官降等优惠措施。
- 产能过剩与库存积压:截至2024年末,国内新能源汽车产能利用率已跌破60%,全行业库存周期延长至68天,动力电池库存总量超200GWh,足够装配300万辆标准续航车型。为了消化库存,车企往往会选择降价促销。
- 政策红利变化:国补全面退出后,地方财政承压致消费券发放规模缩减60%,充电桩建设补贴转向运营端,新投建速度同比下降28%,双积分交易价格跌破2000元/分,对车企的财务支撑作用基本消失,这使得车企需要通过降价来吸引消费者。
- 跨界竞争白热化:消费电子巨头携智能生态强势入场,如某手机厂商首款车型预售即获50万订单,这倒逼传统车企让利保份额。同时,二手车市场新能源车流通量激增300%,三年车龄车型残值率中位数跌至45%,严重挤压新车定价空间,促使电车价格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