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企业亏本较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市场竞争激烈
- 价格战影响利润:新能源汽车赛道竞争激烈,为抢占市场份额,企业频繁打价格战。特斯拉等品牌多次降价,其他车企纷纷跟进。如2023年,蔚来和特斯拉单车售价降幅较大,导致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
- 销量未达预期:行业内品牌众多,产品同质化现象较普遍,消费者选择多样。部分企业的车型销量未达预期,难以实现规模效应,导致成本无法有效分摊。
- 成本居高不下
- 电池成本占比高:电池是电车的核心部件,成本占整车成本接近40%左右。电池材料如正极、隔膜、电解液、负极等成本较高,且电池技术更新换代快,企业需要不断投入研发资金以提升电池性能和降低成本。
- 研发投入大:电车行业技术发展迅速,电池技术、智能化系统等不断更新。企业为保持竞争力,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如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需要巨额资金和大量人力。
- 供应链管理复杂:电车产业链长,涉及电池、电机、电控等多个零部件供应商。供应链管理难度大,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影响生产进度和成本。
- 企业运营及其他支出高
- 营销和管理费用高: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销量,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营销推广。一些造车新势力在市场、销售和管理费用上的支出占比较高,如蔚来为26%,小鹏为21%,零跑为27%,远高于特斯拉的5%和理想的8%。
- 产能过剩:部分企业盲目扩大产能,而市场需求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导致产能利用率不足,生产线闲置,增加了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
- 政策补贴变化:过去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有补贴政策,但随着行业发展,补贴政策逐渐退坡。企业失去部分补贴支持,而产品价格又难以快速调整,影响了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