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有轨电车是否值得投资,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以下是具体分析:
有利因素
- 交通需求大:广州人口密集,2023年广州地铁日均客运量857万人次,客流强度居国内第一,但仍存在不少人口密集的地铁真空区,如黄埔的长岭居、云埔片区等。黄埔有轨电车1号线串联了永和、长岭居、长平、水西村和新黄埔政文中心片区,2号线则途经萝岗、云埔、南岗三个街道,能弥补区域内轨道交通空白,满足居民通勤和接驳地铁需求,有稳定客流基础。
- 建设成本低:相比地铁每公里造价5亿元以上,有轨电车每公里造价一般在1至2亿元,建设成本较低,对于区域开发来说,资金压力相对较小。且审批条件相对宽松,建设周期也相对较短,能更快满足区域交通需求。
- 带动区域发展:有轨电车的建设可以带动沿线土地开发和经济发展。以黄埔有轨电车2号线为例,其将自北往南串联起科学城、穗港科技合作园、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南岗片等重要功能区,能改善商务、民生出行条件,形成与园区快速发展需求相匹配的交通路网配套。
不利因素
- 运营效率及收益:从已运营的黄埔有轨电车1号线来看,2023年日均客流1.03万人次,全程票价2元,收入有限,难以覆盖运营成本和车辆折旧等费用,基本依靠政府补贴维持运营。如果未来客流量不能大幅增长,投资回报率会较低。
- 占用道路资源:有轨电车一般建在马路中间,会占用一定的道路资源,在交通流量大的路段可能会影响其他车辆通行,特别是在路口处,为使电车通过,需专门设置信号灯,让社会车辆配合,可能导致交通拥堵。
- 建设及运营风险:如黄埔有轨电车2号线,2019年动工至今尚未运营,建设周期长,期间可能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如资金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征拆问题等。此外,运营方的管理水平和运营经验也会影响有轨电车的运营效果和收益。
如果你是考虑投资与黄埔有轨电车相关的房地产项目,其沿线楼盘可能因交通便利性提升而具有一定的增值潜力,尤其是能快速接驳地铁的站点周边楼盘。但如果是直接投资有轨电车项目本身,由于其盈利困难,主要依赖政府补贴,投资风险较大,一般情况下不太适合普通投资者,更适合政府出于公共服务和城市发展目的进行投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