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对现在的经济有深远且多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 上游产业:电车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产业的进步。以电池为例,2022年中国锂电行业总产值达到1.2万亿元,全球最大的锂电生产企业宁德时代2022年全球市场占有率为37.0%。同时,也促进了锂、钴等稀有金属的开采和加工产业发展,因为这些金属是生产高性能电池的重要原材料。
- 中游产业:整车制造企业不断加大在电车领域的研发和生产投入,提升生产工艺和效率。此外,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也使电车成为一个深度融合的先导性产业,带动了智能操作系统、车载智能设备、车联网、云计算、高精地图等新兴产业的兴起。
- 下游产业: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截至2023年2月底,中国建成了充电站约11.1万座,充电桩559万台。同时,电车的售后服务、维修保养、电池回收等产业也逐渐形成规模。
- 拉动消费和出口:
- 消费方面:随着电车产品供给不断丰富,性价比不断提高,加上政策支持,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购车便利等,消费者购买电车的热情高涨。2023年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07.4万辆和102.6万辆,月度市场占有率达34.5%。
- 出口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迅猛,2023年1—11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09.1万辆,同比增长83.5%。比亚迪、蔚来等国产大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宁德时代等电池制造商也在全球订单中占据重要份额。
- 促进就业增长:
- 生产制造环节:电车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需要大量的生产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例如,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2023年的员工人数比2019年增加了47万人,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也增加了近9万名员工。
- 配套产业环节:充电设施建设、售后服务、电池回收等领域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智能网联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软件工程师、数据分析专家等专业人才。
- 推动能源转型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 能源转型:电车的普及减少了交通运输对石油能源的依赖,推动了电力、可再生能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转型。
- 环保效益:电车相比传统燃油车具有更低的碳排放,有助于实现国家的“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可持续方向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相关环保产业的发展,如碳交易、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等。
- 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 技术创新:电车产业的发展促使企业加大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智能网联技术等方面的研发投入,推动了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电车的性能和安全性,也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 产业升级:电车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促使传统汽车企业向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升级,如电子信息、通信、材料等产业,提高了整个产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