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在高速行驶时效率相对较低,主要有以下原因:
- 风阻增大:车速越高,风阻越大,克服风阻所需的能量也就越多。当电车速度超过一定值,比如80km/h后,大约有一半的电量用于克服风阻。有研究表明,到了120公里的时速之后,空气阻力会耗费一半以上的动力。风阻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例如车速提高一倍,风阻会增大至原来的四倍,耗能也相应大幅增加。
- 动能回收减少:在城市道路中,车辆频繁启停,电车可以通过制动动能回收系统将制动时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回收到电池,从而提高电能利用率。但在高速上,车辆大多是匀速行驶,很少有制动情况,动能回收基本无法发挥作用,也就无法补充电能。
- 电池特性影响:电流越低,电池放电的能量容量越高;反之,跑得越快,电池放电时电流越高,放电效率就会降低,实际放电的电量减少,可行驶里程也随之缩短。而且,持续大电流输出还会导致电池发热,不仅浪费能量,还需要额外耗电来冷却电池。
- 电机特性:电机在低速时就能发挥最大扭矩,但高速时功率反而会下降。电机通常没有像燃油车发动机那样的“最佳工作点”,在高速行驶时可能处于恒功率输出工况,虽然转速高,但力矩小,为了维持高速,需要消耗更多电能。
- 电气系统损耗:电车满功率长时间行驶,大电流会导致电气系统整体损耗增加,影响电车的整体效率。
- 速度与功率需求不匹配:车速越高,电机需要输出的功率越大。例如,特斯拉ModelS在车速60km/h时需要的功率为6.6kW,而车速到120km/h时,需要的功率为25.5kW,车速提高一倍,功率需求却提高了3.8倍,这使得电车高速行驶时耗电量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