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爆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电池相关问题
- 电池质量不佳:使用不符合 3C 认证标准的劣质锂电池,其内部的化学材料、制造工艺等存在缺陷,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热失控、短路等问题,增加爆炸风险。
- 电池老化:电池使用时间长,超过其正常使用寿命,内部的电极材料、电解液等会逐渐发生变化,如出现老化、漏液或外壳损坏等情况,失去良好的防护性能和稳定性,容易引发短路和热失控,进而导致爆炸。
- 电池过充:充电时间过长,超过 12 小时,或者充电器缺乏过流、过充保护功能,电池充满后无法转入涓流模式,继续以大电流充电,会使电池产生高温,腐蚀极板,造成电池漏液或发热,当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引发爆炸。
- 电池热失控:碰撞、浸泡、高温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电池热失控。例如车辆发生碰撞,电池受到挤压、穿刺,内部结构受损发生短路,进而造成局部过热;在高温环境下,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容易释放出大量气体和热量;过度放电也会造成电池异常发热,这些情况都可能引发电池热失控,最终导致爆炸。
充电相关问题
- 充电器不规范:使用非原装充电器,其输出的电流、电压可能与电池不匹配,导致充电时电池发热,缺乏自动断电功能,使电池过充,增加爆炸风险。
- 充电环境不良:在封闭、不通风的空间如电梯、室内、楼道等地方充电,充电器和电池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发,会持续升温,达到一定温度时可能引发自燃或爆炸。此外,在高温环境下充电,如阳光直射的地方,也会使电池和充电器温度过高,增加爆炸隐患。
车辆自身问题
- 线路老化或损坏:车辆长期使用,线路会逐渐老化,绝缘层破损,容易导致电线短路。或者车辆受到外力撞击、磨损等,使线路受损,也会引发短路,产生电火花,点燃周围的易燃物,甚至引发电池爆炸。
- 车辆改装:车主私自改装车辆,如加装大功率电机、电池,或者改装线路等,破坏了车辆原有的电气系统设计和安全性能,可能导致电路过载、短路等问题,增加爆炸的可能性。
- 制造缺陷:车辆在制造过程中,如果线路敷设不规范、选用的电线线径小、质量差,插接元件质量低下,或者电源设备存在问题等,都可能导致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短路、过热等故障,从而引发爆炸。
其他因素
- 通气孔堵塞:充电过程中电池内部会产生气体,若通气孔被堵塞,气体无法排出,会使电池内部压力升高,当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就可能引发爆炸。
- 极间短路:由于电池内部活性物质脱落,或者启动机使用时间过长导致急速放电现象,造成电池内部极间短路,产生大量热量,可能引发爆炸。
- 电池固定不牢:在行驶过程中,电池如果固定不牢固,会因震动导致外壳破裂,或者连接线产生火花,从而引发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