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虚标是指电动汽车(通常也包括电动自行车等电动车辆)在一些关键性能指标上,实际表现与厂家标注或宣传的数值存在较大差异的现象。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虚标情况:
- 续航里程虚标:这是最为常见的虚标问题。厂家在理想工况下(如特定的温度、速度、驾驶模式等)测试出车辆的续航里程,并将其作为宣传卖点。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驾驶习惯、环境温度、车载负载、使用空调等设备以及路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车辆的实际续航里程往往会大幅低于厂家标注的数值。例如,厂家标注某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为 500 公里,但在冬季低温环境下,实际续航可能只有 300 公里左右。
- 充电时间虚标:厂家宣传的快速充电时间可能是在特定条件下实现的,如使用特定的充电桩、在适宜的电池温度等条件下。而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充电桩功率的限制、电池老化、环境温度等因素,充电时间可能会比宣传的时间长很多。比如,宣传中说车辆可以在 30 分钟内充至 80% 的电量,但实际使用时可能需要 40 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 动力性能虚标:厂家可能会夸大车辆的加速性能、最高车速等动力指标。实际驾驶中,由于车辆的载重、电池电量状态、电机散热等因素的影响,车辆的动力性能可能无法达到厂家宣传的水平。例如,宣传中车辆 0-100 公里 / 小时的加速时间为 7 秒,但实际测试时可能需要 8 秒甚至更久。
电车虚标会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使用体验产生负面影响,消费者可能会因为虚标的数据而对车辆的性能和使用便利性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车辆达不到预期时,就会感到失望和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