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现在适合开电车,主要原因如下:
- 基础设施完善:
- 充电桩数量多:截至 2023 年底,南京全市建成充电站 3300 座,充电桩 125,563 根,其中公共充电桩 30,168 根,私人充电桩 95,395 根,充电设施车桩比为 2.1:1,充电量和车桩比均全省排名第一。
- 充电服务半径小:根据《南京市 “十四五” 电动汽车充、换、储基础设施规划》,一类地区(优化发展区,即江南主城、江北新主城)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半径不大于 0.9 公里,二类地区(加速发展区,即六合、溧水、高淳三大副城及禄口、板桥、汤山、淳化等九大新城)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半径不大于 1.2 公里,三类地区(积极发展区,即市域范围内的新城镇及周边乡村地区)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半径不大于 3 公里。目前一类和二类地区充电基础设施服务半径已基本实现规划建设目标。
- 充电技术不断发展:南京在加快推进大功率超充、光储充放、有序充电等新技术推广应用,一类地区公共停车场、大型超市、文体场馆等区域充电最大输出功率 60 千瓦及以上的充电设施比例原则上不低于 80%,鼓励建设大功率的快充设施,积极构建以公用快充为主的充电网络。
- 政策支持力度大:
- 购车补贴:南京市会不定期推出汽车消费补贴政策,新能源车通常是补贴的重点对象,能降低消费者的购车成本。
- 产业发展规划:《南京市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提出,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年产量突破 300GWh,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 500 亿元动力电池企业 1 家,超百亿元动力电池企业累计达 4 家以上,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燃料电池、固态电池研发制造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南京市建设新能源汽车友好城市实施方案》也在充电设施、消费能级、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目标,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近年来,南京私驾电动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居民车主安装电动汽车私人充电设施需求日益增加,全市私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 147%。这不仅反映出居民对电车的接受度在提高,也促使相关部门和企业进一步完善充电设施等配套服务。
- 车辆性能提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车的续航里程、充电速度等性能指标不断提升,能够满足日常出行和城市周边出行的需求。同时,智能网联技术的应用也让电车的驾驶体验更加舒适和便捷。南京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高校院所众多,有丰富的技术输出和人才储备,为电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 环保意识增强:南京作为一个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城市,鼓励居民使用清洁能源车辆,以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开电车符合环保理念,也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