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总被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厂家宣传不当:一些电车厂家在推广时,高调宣称电车的先进性,贬低油车,采用 “黑白对立” 的宣传方式,容易让油车车主感到被冒犯。同时,夸大电车优点,忽略如冬季续航、充电不便等局限性,导致消费者产生误解和反感。
- 体验和应用问题:电车存在续航里程短的问题,特别是在冬季,续航会大幅度减少。而且充电基础设施不足,高速长途旅行时,充电站不像加油站那样普遍,长时间充电等待和寻找充电桩的不便,让很多用户望而却步。
- 成本和维护担忧:电车购置成本和维修成本相对较高。其特有的高压电池组等关键部件更换和维护成本高昂,过了保修期后,可能会成为车主的经济负担。
- 政策补贴争议:很多地区给予电车购置税减免、免费以及不限行等政策优待,这让一些油车车主觉得政策不公平,认为电车的普及是靠政策 “补贴” 而非市场竞争。
- 传统观念与习惯:部分人对内燃机车辆有深厚情感,喜欢油车的声音、驾驶感受或机械复杂性,认为电动车的普及是对传统的威胁。
- 经济影响:汽车产业中,石油、服务站、零部件制造等许多相关行业与内燃机车辆紧密相连,电动车的兴起会对这些行业产生冲击,影响依赖这些行业的人群。
- 技术信任问题:新技术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一些人对电动车的技术成熟度和可靠性持怀疑态度,例如担心电池安全、车辆电子系统的稳定性等。
- 社会文化因素:在某些地区,油车被视为地位和成功的象征,电动车的普及改变了这种社会文化认知,可能引发一些人的抵触。
- 信息误解:关于电动车的信息可能存在误解或传播不准确的情况,如认为电池用不了几年就坏、电车省油不省钱等,导致人们对电动车持有负面看法。
- 驾驶习惯差异:一些电车驾驶者为了省电,采用类似开油车的 “风琴脚” 驾驶方式,且把动能回收开得很高,脚法不稳,刹车灯一直闪,影响后车驾驶体验。还有部分新手或年轻司机较多开电车,驾驶习惯可能不够成熟,也会让其他车主有所不满。
- 维修成本高昂:现在一些新电车采用贯穿式尾灯、铝制后尾门、空气悬挂、一体化压铸等设计和技术,一旦发生碰撞,维修费用较高,让跟在后面的车主担心追尾赔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