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一些大桥相关的充电设施建设,能为电车提供充电服务,具体如下:
-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充电示范项目:南方电网广东公司投资打造了该项目,在人工岛的交通中心、旅检 A 区建设了 550 个充电桩,包括 429 个直流充电桩、121 个交流充电桩,其中 360 千瓦直流快充装置能实现 6 至 10 分钟快充,续航 80 公里,为公交巴士、长途客车、旅游大巴及通关巴士和电动出租车等提供三地车辆通用、快充为主的充电配套设施。
- 嘉绍大桥服务区:作为零碳服务区,嘉绍大桥服务区利用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配套储能实现自给自足,并配置了移动充电机器人。移动充电机器人单机容量为 180 度电,可供 3-8 辆新能源车充电,充电效率与固定的充电桩一致,充电 30 分钟可获得 60 公里的蓄能里程。此外,东西两个服务区共有 34 个新能源车充电桩,可同时为 52 辆车充电。
- 苏通大桥服务区:服务区东、西区各安装设置 10 个充电桩、1 个换电站(蔚来电车),共 20 个充电桩、2 个换电站。在潮汐超大车流量充电需求繁忙时,会启动电车充电服务应急预案,打开服务区东区、西区车行通道,让服务区东区、西区互为一体,电车充电资源共享,确保充电不排队,充电能快捷。
此外,虽然目前没有专门的 “可充电大桥”,但有一些关于充电马路或公路的研究和试验。如韩国高等科学技术研究院研发的充电马路,通过在马路上铺设充电磁带,利用 “形磁共振” 技术,让车底配备感应线圈的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能将取自地下馈电条的电磁转换成电能,用以驱动车子并储存电力。瑞典也决定于 2025 年开通世界上第一条永久性电气化公路,其电动公路系统通过在路面下铺设电缆,将电力转换成电磁传输到汽车电瓶中,实现汽车在车道上一边行驶一边充电。这些技术未来或许也会应用到大桥上,实现真正的 “电车可充电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