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被电车撞伤后,赔偿的处理方式如下:
处理步骤
- 确保现场安全:立即将宝宝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避免二次伤害。如果事故发生在交通要道上,设置警示标志,提醒过往车辆注意。
- 紧急救治:查看宝宝的伤势,如有明显的出血、骨折或其他严重伤害,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如 120)。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之前,可进行一些简单的急救处理,如按压止血、固定骨折部位等,但要确保操作正确,以免加重伤势。
- 报警:拨打当地的交通警察电话(如 122),报告事故情况,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双方的车辆和人员信息等。
- 收集证据:尽量收集与事故相关的证据,如现场照片(包括事故车辆的位置、损坏情况、路面痕迹等)、对方电动车的车牌号、对方的姓名、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如果有目击者,留下他们的联系方式。
- 陪同就医:在医院,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保存好所有的医疗记录和费用票据,这些可能在后续的赔偿处理中需要用到。
- 事故认定:交警会对事故进行调查和认定,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了解认定结果,如果对认定结果有异议,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复核。
- 协商赔偿:根据事故责任认定书,与对方协商赔偿事宜。赔偿范围可能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交通费、误工费等。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可以签订赔偿协议。
- 法律途径:如果协商不成,或者对方拒绝赔偿,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赔偿项目及计算标准
- 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
- 误工费:若宝宝的监护人因照顾宝宝而产生误工,误工费 = 误工收入(天 / 月 / 年)× 误工时间。
- 护理费: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
- 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
- 住院伙食补助费:住院伙食补助费 = 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出差伙食补助标准(元 / 天)× 住院天数。
- 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 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 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
- 精神损害抚慰金:根据宝宝的受伤情况以及对其精神造成的影响,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