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奔驰纯电车型全球销量仅 18.5 万辆,同比暴跌 23%。奔驰电车卖得不好,主要有以下原因:
- 技术层面
- 智能驾驶落后:相比一些新势力品牌,奔驰电车的智能驾驶技术水平较低。如理想 L9 搭载双英伟达 Orin - X 芯片,算力 508TOPS,还有 1 颗 128 线激光雷达和 5 颗毫米波雷达,城市 NOA 系统日均使用率超 90%,而奔驰 EQS 的 L2 级智驾仅支持基础车道保持,且需额外付费 3.8 万元开通。
- 三电技术不突出:在续航和充电效率上,奔驰电车与部分竞品存在差距。例如问界 M9 搭载华为 DriveONE 电驱系统,CLTC 续航达 855 公里,充电 15 分钟补能 400 公里,奔驰 EQE 续航仅 717 公里,快充效率落后 40%。
- 被疑 “油改电”:部分奔驰电动车型被指是 “油改电”,像早期的 EQA、EQB 等,难以获得消费者青睐。即使是基于全新 EVA 纯电平台打造的奔驰 EQE,也因后排地台未做到纯平,被很多人认为是 “油改电” 车型。
- 产品定位与定价
- 性价比低:奔驰部分电动车型定价较高,但其配置和性能相比同价位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没有优势。如问界 M9 顶配售价 56.98 万元,以华为 ADS 2.0 高阶智驾、鸿蒙座舱和零重力座椅等配置,直接对标起售价 107.4 万元的奔驰 EQS。
- 商务属性弱:对于一些有商务需求的消费者,奔驰燃油版车型更能彰显身份和排面。而奔驰电车在外观设计和商务属性方面有所欠缺,如奔驰 EQE 车身设计圆润肥厚,缺乏档次感和商务车的稳重感,且没有尽显尊贵的三叉星徽标大立标。
- 用户运营
- 响应速度慢:新势力采用直营体系,能做到 “7×24 小时在线响应”,如理想汽车用户 App 平均问题解决时效仅 18 分钟。而奔驰经销商投诉处理周期长达 72 小时,4S 店还依赖 “加价提车” 策略,如 GLC 需加装 3 万元装饰,导致用户净推荐值(NPS)降至 35 分,远低于问界的 68 分和理想的 72 分。
- 服务质量差:奔驰品牌近年来质量问题频发,不仅油车故障不断,电车也频繁起火,如 2024 年 2 月东莞东湖花园地下停车场一辆奔驰 EQB 起火等多起事故,严重影响了品牌形象和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 品牌形象与市场趋势
- 品牌溢价崩塌:在社交媒体上,“奔驰只剩车标值钱” 等言论流行,其品牌溢价有所崩塌,年轻用户更倾向于选择蔚来 ET9、极氪 001 FR 等科技标签更强的产品。
- 转型节奏慢:当前汽车市场电动化、智能化快速发展,奔驰的转型节奏较慢,还在用 “五年一换代” 的传统节奏应对,与中国新势力 “月更系统、季推新车” 的速度差距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