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外贸发展态势良好,具有规模大、结构优、创新强等特点,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以下是具体分析:
- 外贸规模:2024 年,上海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 4.27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连续 9 年实现正增长,规模再创历史新高。2025 年前 2 个月,上海市进出口总额为 6458.5 亿元人民币,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 9.9%。其中,出口 2999.5 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长 12.7%;进口 3459 亿元,下降 15.9%;贸易逆差 459.5 亿元,收窄 68.3%。
- 贸易结构:
- 贸易方式:一般贸易占比较大且保持主体地位,2024 年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 2.52 万亿元,占同期上海进出口总值的 59.1%。加工贸易由降转增,2024 年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 5912.5 亿元,增长 1.3%。保税物流进出口也呈增长态势。
- 经营主体:民营企业进出口快速增长,2024 年上海市民营企业进出口 1.44 万亿元,增长 10.2%,占 33.7%,比重较 2023 年提升 1.4 个百分点,首次超过全市外贸总值的三分之一。外资企业进出口虽占比较大,但呈下降趋势,2024 年进出口 2.38 万亿元,占 55.7%。国有企业进出口 4495.1 亿元,增长 5%,占 10.5%。
- 贸易产品:2024 年出口机电产品 1.24 万亿元,增长 2.9%,占同期上海出口总值的 68.1%,其中海工装备、大型 LNG 船、混合动力汽车等出口增长快速。传统优势产品如纺织服装、塑料制品、家具等也保持增长。进口方面,机电产品进口 1.06 万亿元,增长 1.4%,能矿资源类产品进口增长较快,民生消费进口有所回暖。
- 市场多元化:上海的贸易伙伴更趋多元,2024 年对前三大贸易伙伴欧盟、东盟、美国合计进出口达 1.87 万亿元,占 43.7%。对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进出口 1.67 万亿元,增长 6.4%,占 39%,拉动上海进出口整体增长 2.4 个百分点。对中东、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均实现两位数增长。2025 年前 2 个月,对中东地区、印度、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分别进出口 232.9 亿、154.6 亿、112.1 亿元,分别增长 14.1%、31.9%、8.6%。
- 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上海在 “丝路电商” 合作先行区建设、离岸贸易、国际贸易分拨中心、二手车出口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如制订发布《浦东新区推进 “丝路电商” 合作先行区建设行动方案》,2023 年浦东新区离岸转手买卖贸易收支额 552 亿美元,占全市比重近 90%,2024 年有 53 家重点进出口企业被认定为上海市国际贸易分拨中心示范企业等。
- 政策支持与营商环境:上海将扩大制度型开放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引领,如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中始终坚持制度创新,2023 年浦东新区在制度型开放领域取得一系列新突破,包括全国首个 “丝路电商” 合作先行区获批创建,国内首单 “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 货物顺利通关等。同时,上海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如莫德纳项目从签署协议到开工仅用 3 个多月时间,推进模式受到广泛关注,未来将推动更多项目跑出 “上海速度”。
不过,上海外贸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全球政治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国际贸易风险上升、外部市场需求波动、贸易保护主义影响等。但总体而言,上海凭借其自身优势和不断的创新发展,外贸发展前景依然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