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有人说电车别买 BBA,主要有以下原因:
- 技术与产品层面
- 电动化转型慢:BBA 在电动化转型方面相对迟缓,早期较多采用 “油改电” 方式,例如奔驰 EQC、宝马 i3 等车型,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如专业电动车平台会对电池安装位置进行特别设计,而 “油改电” 车型可能出现电池包空间不够、安装不规则、车内空间拥挤等问题。
- 智能化不足:在智能化方面,BBA 电车与国产新能源品牌相比存在差距。如今消费者对车辆智能化需求较高,如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互联功能等。但 BBA 电车在这方面的发展较为滞后,部分车型无法使用手机钥匙、车内屏幕无法联网、儿童锁等操作复杂,难以满足消费者对智能化便捷出行的需求。
- 续航与充电无优势:虽然 BBA 电车的续航里程在不断提升,但相比一些以长续航为卖点的国产新能源品牌,优势并不明显。而且在充电桩布局方面,国内自主品牌和第三方充电网络在不断完善,而 BBA 在这方面的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用户的充电便利性。
- 市场与品牌层面
- 销量下滑,品牌力下降:2024 年 BBA 在全球及中国市场销量均出现下滑,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奔驰、宝马、奥迪的销量同比跌幅分别为 7%、13.4%、10.9%。销量下滑的同时,品牌形象也受到一定影响,其曾经的豪华品牌光环在电车时代逐渐黯淡,为车标支付的溢价不再像油车时代那样物有所值。
- 价格波动大:为了提升销量,BBA 电车频繁降价促销。例如宝马 i3 的官方指导价从原本的 35 万档位直接跌破了 20 万,奔驰 EQS 最高降价超 66 万元,降幅高达 50%。频繁降价虽然能吸引部分消费者,但也让消费者对其品牌价值产生质疑,担心购买后车辆大幅贬值。
- 竞争环境层面
- 国产新能源品牌崛起:比亚迪、吉利、长城等传统自主品牌以及 “蔚小理” 等造车新势力,在新能源领域发展迅速,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这些品牌在智能化、电动化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推出了多款具有高性价比和出色性能的车型,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优质选择。
- 市场份额被挤压:随着国产新能源品牌的崛起,BBA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逐渐被挤压。消费者的购车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更加注重车辆的技术含量、智能化程度和性价比,不再单纯追求品牌的豪华光环。
不过,BBA 也在努力追赶,不断推出基于纯电动平台的新车型,加大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的研发投入。但在 2025 年当下,综合各方面因素,对于一些更注重电车技术先进性、智能化体验和性价比的消费者来说,可能会认为电车别买 B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