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不放满电池主要有以下原因:
- 保护电池寿命:
- 避免过度充电:大多数电车采用锂电池,过度充电会使电池长期处于高电压状态,加速电池内部化学物质的老化和分解,例如会导致正极材料中的锂元素过度脱出,使电极材料结构不稳定,从而减少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降低电池的存储容量和性能。
- 防止电池不均衡:对于由多个小电池组成的电池包,长期不充满电可能会导致电池不均衡。比如磷酸铁锂电池,本身一致性相对较差,即使整个电池包充到一定比例,其中部分电芯可能电量较高,部分电芯电量较低。定期充满电有助于电池管理系统(BMS)校准每块电芯的容量,使各电芯保持一致的电量,避免个别电芯因长期处于不同电量状态而提前损坏。
- 考虑安全因素:
- 降低热失控风险:满电状态下的电池内部化学压力较高,在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如温度变化、碰撞等时,更容易引发电池热失控,导致起火甚至爆炸等安全事故。此外,满电状态下电池在发生故障时,释放的能量也相对较大,会增加安全事故的严重程度。
- 应对充电系统故障:如果充电系统出现故障,充满电可能会使电池过充,进而造成安全隐患。厂家通常会设置电量冗余,预留一定的 “底部冗余”,以确保在消费者认为电量到达 0% 的状态时还有少量余电,防止车辆长期存放时电池过度放电。
- 基于使用场景:
- 城市短途行驶:如果只是在城市内驾驶或行驶距离较短,不需要长续航,那么无需将电池充满。保持适当的电量既能满足日常出行需求,又能减少充电时间,还能降低电池长期处于高电量状态的损耗。
- 长期停放车辆:对于长期停放的电车,建议将电量保持在 40%-60% 左右。因为即使车辆停放,电池也会存在自放电现象,如果满电存放,自放电可能导致电池过放,而这个电量范围可以降低电池的自放电率和化学压力,减少容量衰减和安全风险。
- 受温度影响:
- 低温环境限制:在低温环境下,电池内活性物的活性降低,电解液内阻和粘度升高,锂离子移动速度变慢,电池容量会有所下降,且充电速度也会变慢,电池难以充满。一些厂家为确保低温下的安全充电,会降低充电电流,进一步加大了充电时间。
- 存在充电损耗:充电过程中存在充电线路的损耗与电能的转换损耗,如枪线长度、充电桩待机等都会导致电能损耗,整个损耗最高大概会占到电表计量电量的 5% 左右。这意味着即使充到车端表显电量 100%,实际电池也可能并未真正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