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的造车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设计规划
- 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市场趋势、竞争对手产品等信息,为车型定位和设计提供依据。
- 概念设计:根据市场调研结果,设计团队创建设计概念,包括外观造型、内饰布局、车辆尺寸、目标性能等方面的初步方案,并制作油泥模型或数字模型进行展示和评估。
- 工程设计:工程师根据概念设计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包括车身结构、底盘系统、动力系统、电气系统、智能驾驶系统等的设计和开发。确定各个零部件的规格、材料、制造工艺等,并进行强度、刚度、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的计算和模拟。
零部件采购与生产
- 供应商选择:车企会与众多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提供各种零部件,如电池、电机、电控系统、轮胎、座椅、车身零部件等。
- 零部件生产:供应商按照车企的要求生产零部件。一些关键零部件,如电池和电机,可能由车企自己的工厂生产,以确保质量和供应稳定性。对于采用一体化压铸等先进工艺的车企,会使用巨型压力机将多个零部件合为一个整体,减少焊接点和焊缝。
车身制造
- 冲压:将金属板材通过冲压机冲压成各种车身零部件的形状,如车门、引擎盖、车身框架等。
- 焊装:将冲压好的车身零部件通过焊接工艺组装成车身骨架,形成白车身。焊接方式包括电阻焊、弧焊等多种技术,确保车身的强度和稳定性。一些车企也会采用激光焊接等先进技术来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
- 涂装:对白车身进行表面处理和涂装,包括底漆、面漆、清漆等多层涂装,以提供防腐、美观和耐候性等功能。涂装工艺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以确保涂层的质量和均匀性。
总装
- 内饰安装:将座椅、仪表盘、中控台、车门内饰、地毯等内饰部件安装到车身上,打造出舒适的车内空间。同时,安装各种电气设备和线束,连接车内的各种电子系统。
- 底盘装配:将底盘零部件,如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驱动系统等安装到车身上,并进行调试和校准,确保车辆的行驶性能和操控性能。
- 动力系统安装:将电池组、电机、电控系统等动力系统部件安装到车身指定位置,并进行连接和调试。确保动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与其他系统的协同工作。
- 整车调试:对装配完成的整车进行全面的调试和检测,包括电气系统检测、动力系统性能测试、底盘调校、车身密封性检查、智能驾驶系统标定等。
质量检测与认证
- 质量检测: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包括零部件的抽检、白车身的精度检测、涂装质量检测、整车的性能测试等。通过各种检测设备和手段,如三坐标测量仪、碰撞试验台、排放测试仪等,确保车辆符合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
- 认证与法规 compliance:车辆需要通过各种认证和法规要求,如安全认证、环保认证、电磁兼容性认证等,以满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物流与交付
- 物流运输:将生产完成的车辆运输到各地的经销商或客户手中。运输方式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海运等,需要根据车辆的销售区域和数量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 车辆交付:经销商在收到车辆后,会对车辆进行最后的检查和准备工作,如清洗、充电、安装牌照等,然后将车辆交付给客户。同时,为客户提供车辆使用培训、售后服务等相关支持。
此外,特斯拉等部分车企正在探索创新的生产方式,如解构式(Unboxed)组装技术。这种技术将车辆零部件分为六个大模块,每个模块单独生产,然后组装成整车,有助于简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